党项人如此势大来攻凉州, 拓跋远和嵬名守全二将合流攻城, 结果却是如此不走套路剧情,打得他们丢盔弃甲。
这别说河西军没有想到,就算是朔方军自己对这样的战果也很意外。
那些炮/手和掷弹兵当然心中得意洋洋, 就算是其它步兵都觉得这一伏冲杀起来特别爽。党项人素来凶顽, 但是这一仗他们冲过去的时候, 一个个跪地求饶。收俘虏这种事,朔方军交给了后方的河西军。
本来党项有近四万大军压境, 结果他们杀敌大军有三千, 伤敌也有四五千, 俘虏居然也有六千人。
那些游牧民族都是战时为兵, 不战为兵,想来抢一顿,到了这时投降起来也没有什么“民族隔阂”。
说起来他们在前唐时就属于大唐子民了,后来五代经历那么多朝代,党项人都臣服于那些朝代,甚至他们名义上也是大晋人, 党项夏王还没有称帝。
安置俘虏、打扫战场不交给李保自己了。
此战朔方军的伤亡人数只有两百多, 赵铎并不打算向朝廷争功, 因为他从来不想将定北侯改变定国公。
于是, 朔方大军在凉州一带修整十天, 派出去的斥侯称党项再无大军压向凉州, 赵铎就向河西军请辞。
趁着现在自带的粮草还足够, 赵铎带着八千精兵急行军, 八天后就安然回到朔方。
至于河西军李保怎么向朝廷上奏战功、怎么安顿那六千战俘就是他的事了。
赵铎可不怕他们冒领战功,身为重镇武将,若是有河西军吸引皇帝的注意力,对赵铎来说不是坏事。
不过赵铎却是更加重视热武器的制造和应用,加紧发展,并且派杨冲带了人去把几尊老母猪/炮和手/榴/弹献给小皇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说朝廷没有派人盯着他,他是不相信的。赵铎虽然对朝廷不是很满意,但他还真没有想过造/反,倒不是赵清漪的那些观点,而是他也读史。赵铎看看西汉的历史,那些皇帝、皇室的命运,一个比一个残酷。
再说本朝世家和寒门清贵共存,他虽得一方兵权,要挑动天下世家和寒门之士改换新天,必然需要生灵涂炭。
所以赵铎是该干嘛干嘛,现在又常常把那个会撒娇的、贪财的、长着一副幼兽样子的“侄子”带着身边。
赵铎很满意,对“侄子”的喜欢、欣赏、怜惜超过了亲生儿子,多么可爱惹人怜的孩子呀。
当幼兽与侯爷、世子一起吃饭时是这样的,幼兽喜欢吃的山珍海味全都摆在她的座位前,世子跟前一大盘馒头和一碗北边多的是的羊杂汤。
一去军营里,将士们背后称他为“二公子”,当面则叫“阿青少爷”,从前世子过去军营怎么说也是前呼后拥,现在人人围着“二公子”了。
幸好赵清宣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不然可不得弄死……好吧,幼兽比谁都凶残,他弄不死他。
到了十一月,朔方吹起寒风,赵清宣焦急等待中,洛京终于来人了,却不是他期待的两位家将前来,好进一步查清真相。
而是皇帝宣召赵铎、赵清宣、连青回洛京述职,想必朝廷对于党项人叛乱之事已经做出决策了。凉州没有丢,那一战的经过,朝廷也心中有数了。
赵铎为了保护阿青,并没有将他的功劳上奏,对于自己合理的紧急发兵增援凉州也是客观陈述,寥寥数语。
在赵铎看来阿青还太年轻,如果当出头鸟,在官场上反而受人围攻。
小皇帝真想知道事情真相,总有点办法查清,他如何做是他的事。
赵铎看到赵清宣都要进京,他不知道这也是改变的地方,赵清宣要提前去洛京呆着了。
回京述职,当然刻不容缓,准备一番,交代诸将各地的守卫之事,而若有紧急之事也交郭林定夺。
父子三人带了十名随从,轻车简从回京。
赵清宣心中还纳闷,为何两位家将这么久不来朔方,现在自己倒要回京了。
赵清宣哪里知道,当时正值秋季,侯府名下的田庄也多,张氏要管理这么多的产业也是极废功夫和人手的。当时,她正派两位家将去江南巡视田庄了,她总不能自己出远门。
而巡视田庄,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肥差,侯府对两位家将素来不错,张氏念着当年共患难,才派他们做这事。
张氏收到信,赵清宣也没有提找他们两位干什么,当然也不紧急把人调回来送到朔方去。
……
不日抵达洛京,赵铎身为一方封疆大吏,当然是没有回家就换了官袍直接进宫去了。
赵清宣却是想带“弟弟”回侯府,赵清漪却摇了摇头,说:“不去了,洛京我还算熟,我找朋友去玩了。”
赵清宣道:“就算要玩,也等先回家安顿下来再说。”
赵清漪说:“世子,那是你家,又不是我家,我不去。”
赵清宣不禁一愣,说:“阿青,你这是怎么了,什么你家我家的?我可是把你当亲弟弟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