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写了!昨儿三遍抄了一下午,今儿又五遍。整我呐。不写了不写了。”
窗外麻雀抖抖身子因房里突然一声惊得飞开,带下细枝上一层霜花,窗内少女坐在案前一撂笔,把纸砚推开,扭头不服气的看身边人。
“先生都没让我抄过这么多,你说听你的带我练字,昨晚上抄得手酸我是明白了,李辞,合着你是报前天比剑那一脚吧。”
案旁少年噙着笑,倒也不辩解。
“先生没让抄过?看吧,我说什么来着?为什么写不好?就是练少了,听我的,没错。”
“听你个锤子。不练了,上学堂还能逃呢,我今儿告假,快年关了,我不写了要等来年。”
“腊月都没到你休得着年关的假么?赶紧的,两遍啊。”
案前人咬牙:
“你还不如再染一场风寒别起来了...”
时光走得快,转眼十一月中旬,盛京日子闲,除卢宗见作几回怪,外面一点闲话,也再无它。且近来许试探够了知晓他们只想相安无声并不干涉盛京什么,卢宗见也踏实下来。如此越发空闲,怕要将人呆废,便此后半辈子都要在此地了,也不能自甘堕落,二人手里就都找了些事做。
李辞看兵书,风寒痊愈后就带着江可芙练武,江可芙又心血来潮让李辞教自己练字。适才那幕便成了宅中每日必演。旁人听见江可芙喊都见怪不怪了。次次嚷不练,次次又“权衡利弊”后在案前一边描帖一边唉声叹气。李辞让写的一遍都没少过。
“遥襟甫畅...逸兴...什么啊,这么长......”
恒夭端着茶点进来江可芙就正在书案前边写边抱怨。
“小姐,歇歇吧。一天比一天抄得多,我瞧着都累。”
那头江可芙不抬眼的应和:
“是吧是吧,越抄越多,李辞不做人不是一两回了,早晚跟他打一架。”
“舅夫人不是快来了么,届时告一状。”
“欸,你别说,我忽然有个主意,我想看李辞带将恒哥练字儿...”
——离盛京已不远的官道上有青年狠狠打了个喷嚏,在母亲关切的询问中纳起闷来。
几日后,江可芙盼着的人到了。
天气识趣儿,是个晴天儿,各处散着冬日特有的慵懒温暖的光。在门前和马上的林将恒搭几句,江可芙赶着扶朱氏从马车下来,笑嘻嘻的极力打消妇人的担忧。
“收到信我就盼呢,合计怎么也留您到腊八吧。除夕的红包我就不想啦。”
寒暄过,带着朱氏往后院客房,回头瞥一眼身后,林将恒不知说什么,上手拍了拍李辞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目光与看过来的李辞相交,牵了牵嘴角,江可芙回首继续和朱氏说话。
“没有,好的很。”
晚间,客房。
小窗窥着半轮月,人只道明日也是晴。厚厚帘幕隔绝寒气,护着室内暖黄的灯火,暖炉刚添了炭,间歇的迸出一点火星,引得人凑近守着看了一会儿才放心离去。就近的软榻上,江可芙抱着汤婆子紧挨朱氏而坐。
“这屋还是有点儿冷,今儿我陪舅母睡吧?多个人暖和。”
“好端端的,这又出什么怪事儿呢。我来看看人,头一天就把两口子给拆了?”
“这不是想和舅母多呆一会儿么。李辞日日都能见,又不和舅母你们一块儿回涿郡去,再看还要烦呢......要不...”江可芙突然想起件荒唐却好玩的事儿,笑道,“回程让将恒哥带他上路,到涿郡教哥他们练字去。”
对她那些怪念头也习以为常,朱氏摇头莞尔。
“你自己求人教,累又嫌起来了,今儿的书抄完了?”
“不抄了,又不是学童。我要告年节的假。”
扁了扁嘴显不愿想这档事,江可芙抱紧汤婆子往榻上纵了纵。朱氏抚抚鬓角,再开口有些感慨。
“...现今也好。这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议论不得,却终归不平。得消息时你舅舅还发一通牢骚,原想到金陵你得个好前程,若知这是果,定不让你走。但这一瞧,你兴许是比在京时自在舒心。也有一点,你这性子随你娘,什么适应的都快。”
闻此江可芙笑起来,一歪头,像幼时靠在朱氏怀里一样,倚在舅母肩头。
“拿到信时我就想了,虽然只字不提,但肯定是担心要来看我。其实没什么,我一直没心没肺的,事已至此,难过不顶事。也兴许没波及到真正在乎的事情,才能做豁达吧。不过,真有那时候,我也劝自己只丧气一会儿。脚底下的路那么长,不能因为树枝子刮伤了就停下哭个没完,或者不停却因为刮伤就念叨着哭丧脸一路,那走到头的时候这一道上跟白走也没差了。也不是做样子宽你们的心,舅母,我心里你和我娘一样,所以想呀为母应该了解孩子,我不是会让自己不好的人。毕竟也是在涿郡城里‘作威作福’过的,怎么可能呢。我不知道我娘是什么样的女子,但提起她皆是赞誉,所以,希望我是真的像她。”
朱氏不语,抬手轻轻抚过她的发顶,半晌,轻轻道:
“好孩子。”
宅里多了人,就是一下热闹许多。林将恒又是个不说话就难受的主儿,和谁都能聊半盏茶,和江可芙两兄妹凑到一处,一起练了几天字,与李辞就已经熟得很了。二人时不时还能一起翻翻兵书切磋切磋武艺。如此十来日,腊月已至。
一起喝过了腊八粥,这年也不过一眨眼的事,江可芙确实不能再留亲人,晚膳后在客房与朱氏说了好一会儿话,又帮着打点了行李。出门就看见林将恒站在廊子底下,似乎就在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