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和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来块烤白薯。
说这么几句订场诗,咱们书接前文,上文书说道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威武不屈,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不料谁曾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一道圣旨,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从此人言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乃是花中之王。
我望向推哥咽了咽口水说道,鱼能吃了吗?推哥说道再等个十几分钟,你再讲个故事,我们就开吃。我点着了烟吸了一口说到既然说的牡丹那说说一个菜牡丹燕菜的故事吧。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洛阳燕菜又称牡丹燕菜,。主料有白萝卜、海参、鱿鱼、鸡肉。成品洛阳燕菜只见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菜香花鲜,赢得贵宾们的拍手叫绝。
而“洛阳燕菜”的由来更有这么一个传说,武周年间,女皇武则天为视察龙门卢舍那大佛(传说是以武则天的容貌为样本)的凿刻,而驾临洛阳仙居宫,适逢城东关下园村长出一棵特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菜农视为奇物,百姓视为“祥瑞”而敬献进宫。武则天一道圣旨要将这萝卜做成一道好菜供自己品尝。
御厨们知道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但又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他们反复琢磨,将萝卜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女皇品尝之后,赞其清醇爽口,沁人心脾,观其形态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假燕菜”。
上有所好,下必随之,武则天的喜好,引来一大批贵族官僚赶这个时髦,他们设宴之时,皆把这假燕菜作为宴席的头道菜。
即使在没有萝卜的季节,也想法用其他蔬菜来做成“假燕菜”以免掉身价。。宫廷和官场的喜好又影响了民间的食俗,人们不论婚丧嫁娶,还是请客待友,都把“假燕菜”作为宴席上的首菜。
。由于白萝卜能适应多种原材料配制,既可用名贵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丝、鸡蛋作配料,汤清可口,别具一格。因此,酒楼菜馆竞相仿效,后来,人们把“假”字去掉,简称“燕菜”。从此,成了洛阳传统名菜,流传至今。
我抽了口烟:“再说最后一个了啊,我和尚嘛也要尝尝这酒的滋味。咱们再聊一聊这牡丹。牡丹中有一种叫做荷包牡丹的,说来也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