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板房区域的房间里工作,确实清净很多,就算偶尔有上夜班休息的人,也老老实实的在房间内补瞌睡。
叶开下班之后,在工厂吃了早饭,然后睡到中午,吃了午饭之后,就赶到板房区的房间,开始自己的电路板制作。
既然,软件是微操作系统,那么就代表硬件也得必须符合计算机架构。
计算机架构分为两种,一种为冯诺依曼架构,一种为哈弗架构。
现行的计算机,也就是个人电脑,采用的都是冯诺依曼架构,也就是和CPU连接的程序储存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数据线是分开的。
而哈弗架构的计算机结构,三者之间的数据线是共用的,CPU通过共用地址线来调取程序储存器和数据存储器里面的数据。
这样,CPU就可以执行数据并行处理,反应速度快,广泛运用于控制领域、比如大部分用于工业控制的单片机、便携式设备的嵌入式精简指令集芯片等等!
举个最浅显易懂的例子,未来的VCD、DVD,21世纪的车辆ECU、车载娱乐系统,使用的就是哈弗架构!
而现在的叶开,显然不具备制作哈弗架构的经济实力。
他只能在随处可见的、采用冯诺依曼架构的电脑板上,进行符合自己需要的改造。
使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都需要从ROM芯片里面读取启动程序,以便从硬盘里引导出操作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单片机的CPU,ROM是内置的,桌面操作系统的CPU,ROM是外置的,这个外置的ROM,在业内被称为BIOS。
BIOS是做什么的呢?
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叶开花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在拆东墙补西壁的操作之下,修补好了几块电脑主板之后,就需要对BIOS芯片动手脚。
将里面关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程序、全部替换成符合刷机系统启动的程序。
系统赠送给叶开的刷机设备技术,硬件其实和冯诺依曼架构差不多,只不过用软驱替代了硬盘而已。
然后输入设备的端口只保留了键盘,其余的端口,全部改成了连接刷机转换器的接口而已!
当完成这一步的时候,时间又到了发工资的时间。
叶开领到工资之后,首先把欠款还了。
无账一身轻的叶开和带自己出来的同乡、以及生产线上的线长说了一声,连宿舍的行李也没有要,就离开了工厂。
对于线长来说,叶开不要这10天的工资她也无话可说。
唯有压制住自己内心的不舍,道一声祝福!
对于叶开的同乡来说,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每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打拼,本就很不容易了。
叶开离开工厂之后,直奔旧货市场,花了20块钱买了一台显像管老化得只能勉强看的清屏幕上图像的显示器,带回了出租房。
毕竟刷BIOS程序,是需要用显示器的。
叶开用修补塑料制品的风枪,将主板上的BIOS芯片吹下来,等它冷却后,就放在拷贝器里,连接上刷机设备,调出程序,将程序拷贝进入芯片里面。
完事之后,再将芯片焊回主板,启动刷机设备,运行正常。
叶开将电路板、电源、软驱,装在一个废弃的录像机外壳里,然后又对这个外壳进行改装,让键盘可以从外壳里滑进滑出。
至此,耗费两个月的设备制作,终于宣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