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你来我往寒暄过后,郑典史便笑着道:“你们的事昨日我已经跟县令大人说了,大人允了你们今日见面。待我回去跟县令大人禀报一声,等下你们看我在门边招手再进来就是。”
“那就麻烦郑大人了。”叶怀澜和吴铁匠都笑着抱拳道。
郑典史点点头笑着又回了衙门。
不多时便又出来,站在登闻鼓前面朝他们招手。
叶怀澜便让铃铛带上马车里的包袱,与她一道进去。
又笑着对王劲吩咐道:“我们恐怕一时半会出不来,你可以回去一趟,趁着这会功夫,把家里新做的豆腐干臭豆腐等给醉香楼送一批去。”
“都听公子吩咐。”王劲从善如流的点头笑着应下,一甩鞭子回去了。
吴仁杰扛起用麻布包着的铁锅,跟叶怀澜铃铛一起进了县衙。
叶怀澜他们到了登闻鼓前,跟着郑典史一起进了大堂。
县令并不在大堂上,只有两个穿着衙门公人衣服的差役没精打采的拄着水火棍昏昏欲睡,见有人进来,只看了一眼郑典史,便又迷上眼睛打瞌睡了。
郑典史对叶怀澜他们笑道:“因今日县衙还没开印,所以县令大人不在大堂,在后院花厅里接见客人。叶公子吴老弟,你们还请随我来。”
“不妨事不妨事。”叶怀澜摇着扇子笑道,心里却琢磨开来。
看来这位县令又与以往的差不了多少,大齐建国二十多年,青山县前面几任县令留下的烂摊子,一般人都补不了这个烂口子,最终都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弄个面上光糊弄过去,再想法子调走也就是了。
叶怀澜他们搬到府里的那天,大扫除时铃铛捡到的碎玉渣让她以为,青山县的县令会是玉渣主人安排来的亲信,现在看来,恐怕不是。
她带着铃铛,和吴仁杰跟在郑典史后面,面上一派悠然云淡风轻的摇着扇子,眼睛还一刻不放松的观察着县衙里的情形。
在现代时虽然去过故宫和长城以及不少古城,但是县衙却是没见过的,所以她此时便借着去后院的功夫,一眼不错的把走过的地方看了一遍。
方才从大门进去后,便是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堂,大堂两边是赞政厅。
整个大堂除了那块匾,和匾前的木案桌和凳子,便再无什么值钱的东西。
从大堂右边转到后边的走廊,穿过走廊后走上一百步,便是宅门,宅门左右两边各有一间门子房。
从宅门进去,是一条青砖铺的路,路左边是钱粮师爷的院子,右边是刑名师爷的院子,走到路尽头正对面便是二堂。
二堂左边的屋子是主簿房,右边是县丞房。
值得一提的是,师爷都不是朝廷的正式官职,都只是县令私人的助理,师爷的月钱等都是从县令自己的俸禄里出。
有些县令跟师爷多年主仆感情好,无论到哪上任都带着,若是升官,师爷又可做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