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倒计时第74天
射杀完紧跟在后面的三个杀手,姚晓依继续南下。
一路无话,转眼又是星夜。虽然少了后顾之忧,却多了断粮之虑。背包里的干粮所剩无几,但距标准在地图上的终点还需两天时间,算下来,至少还却一天的口粮。
河面之下可有鱼呢?有的话,又该如何抓住它们?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新问题摆在姚晓依的面前。
“怎样识别陌生河道有没有鱼?”
手机输入几个汉字,点击“百度一下”,答案应有尽有——
“一是看水,根据水的颜色识别肥水与瘦水,肥水呈现墨绿色、灰黑色,则鱼较多,瘦水清澈,越清澈,鱼越少,水至清则无鱼就是这个道理;二看水星,即看有没有鱼吐的气泡,并可根据气泡的大小、多少判断鱼的种类;三是看水鸟,水鸟就是信号员,没水鸟的地方不一定没鱼,有水鸟的地方肯定有鱼;四是闻水腥,腥味重则有鱼,没有腥味,基本没有……”
这样读下来,她哑然一笑,这星辉之下,水色莫辨,急流之上,何来水星,深夜时分,哪来水鸟,至于河水,她倒是喝过,但到底是有没有腥味,或腥味重不重,根本无法判断。更重要的是,即便判断有鱼,用什么抓呢?
她索性不再考虑河里有没有鱼,从背包里取出仅剩的两袋干粮中的一袋,坐在木筏上满满享用。这一段水路水势相对平缓,她不用撑着木蒿,任由木筏顺着河水自动漂移。
“南下有宝,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一路行来,姚晓依会偶然想起这句话。唐济老人在留给她的第二封遗书中,提到一个智者留下过这么一句谜语。
“南下有宝”,好说,沿水道一路南下即是,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底又是几个意思呢?
据考,“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句最早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大师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参禅之初,亦指涉世之初,人们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