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完,便见他直接将剑鞘丢掉,双手握着他那怪异的硕大长剑,旁若无人地挥舞起来。
当是领悟了什么剑招。
众人看他一眼,便又慌忙将注意力转回到陈仲身上来。
生恐错过了陈仲半个字的言语。
而这一次,陈仲没有再问王承先能否做到,直接开讲:“此术以阴阳化变之理为基,以中庸之道为相,拟为三生无穷之意,堪称已得三家之妙,能作此术,即知郎君天赋之才,非我等才不过中人之辈可及。”
闻言,如高获、杨凤、谢鲲、丁夏这些在檀德台上没能听到陈仲点评的大修士,便都恍然大悟。
原来是儒家中庸之道!
当世主流的儒家子弟,或可称为五行儒,对于庞杂的礼儒、治儒、艺儒等等分支,便都止于了解,并不深入钻研。
中庸之道便是礼儒、治儒这两支儒家传承中多所言及的内容。
因此一开始,他们也未曾辨认出来。
而王承先听陈仲夸奖他的天赋,登时生出无地自容之感。
陈仲竟然说他自己“才不过中人”。
中人就是指普通人,他说自己的才能跟普通人相当!
王承先实在是麻木了,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这这,如何敢当……晚辈、晚辈这法术,陈公一见便精,此此、此等……”
王承先一时卡住,急得小腹伤处几欲崩裂。
陈仲笑着摆手。
说起来,他把王承先的法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掰开了揉碎了这么讲。
而且还没有事先取得王承先的同意。
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
一个不好,今后这法术就是人人皆知其破绽,苦心创制之人,再也无法借助其力。
但王承先此刻却根本没有想这些。
陈仲知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子欲知失之何哉?”
王承先瞪圆了眼睛,连连点头,唯恐不够快,不够多,不足以表现他的愿意!
陈仲当即右手一挥,三口散做气状的钧平,登时化合为一,归入腰间剑鞘。
而陈仲右手,已是执住王承先手腕。
“还不施术?”
王承先闻声,几乎本能地施展法术。
另外两个略显虚幻的身影,自他背后走出。
便见三个王承先,面上纷纷露出喜怒哀乐,诸般情绪。
再一转眼。
原本三个王承先,三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全然归于平和,外人竟是看不出什么分别了。
三个王承先同时露出惊叹、感激之色,对着陈仲大礼下拜:“多谢陈公,我懂了、我懂了!”
王承先懂的,甚至不止是这“一炁三化”之术的问题所在,更有他运化五德气运,却不能时时施展的问题在哪里!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乾心论道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乾心论道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