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科幻未来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 / 1)

呼啦啦——阑一辆从庐州开往燕京的动车上。坐在窗户边的徐云先是看了眼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又看了眼身边带着些许疲态的潘院士。忍不住有些歉意的挠了挠头,说道:“老师...真不好意思,这次又麻烦您陪我跑一趟了。”潘院士闻言伸手掖了掖披在身上的大衣,食指和拇指在鼻梁骨上捏了两下,无所谓道:“没事儿,这些年全国各地都跑习惯了,不跑人反而不舒服,安顿下来以后睡两觉就能补回来。”“而且现在咱们国家基建方便了许多,早些年我在欧洲和国内坐的绿皮车,那才叫折磨人.....”阑“更何况你还在科院发布会上做了那么大的贡献,我陪你跑几趟又怎么了?没必要在意这些。”接着不等徐云说完,潘院士便坚决道:“好了,我再眯一会儿,等到站了再叫我。”看着脑袋歪向另一侧的潘院士,徐云张了张嘴,没有说话。两天前。在决定担任起科大和文物局的中间人后。翁同先是从潘院士的手里拿到了科大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相关材料。阑接着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便拉着童怀军做出了一份相关说明书。写好说明书后。翁同又用过传真,火速把它提交到了文物局某位负责人的手中,前后不过小半天的时间。那位负责人虽然不是文物局的一把手,但却是某个更高层的嫡系,分管着这次永陵挖掘项目的调度事宜,权力很大。加之科大本身的体量也足够庞大,因此一天之后,文物局便传来了回复:同意科大以合作高校的身份参与永陵挖掘,并且即刻前往位于燕京的项目委员会报道!这种场合最少都要有一位常务副校长到场,而科大校内和重力梯度仪沾的上边的人也不多,因此这个重担......阑自然就又落在了潘院士的身上。于是乎。从春节之后。潘院士再次带着徐云开始了新一趟的‘远行’。从最早的庐州前往锦屏深地实验室和院士团们验证暗物质特性、再从锦屏前往蓉城参加发布会、而后又从蓉城驱车四百多公里抵达西昌、阑最后从西昌再回到成都,搭乘飞机返回庐州......算上今天从庐州前往燕京的动车,可以说从除夕到现在,徐云和潘院士就没几天不在飞机或者车上的。或许也是因为坐吐了飞机的缘故吧。这次潘院士强烈要求将出行方式换成了动车——其实算上前往机场、值机候机以及取行李的时间,很多时候动车并不比飞机慢多少。眼见潘院士做起了小憩,徐云便也不去打搅他,插上耳机玩起了《卧龙》。.......四个小时后。阑动车顺利抵达燕京。徐云也将一旁的潘院士、陆朝阳、翁同以及童怀军叫了起来。至于翁瑜婧嘛......这姑娘和翁同在庐州吃了两顿饭,便蹦蹦跳跳的回华盾生科加起了班:据她所说,她的一个小课题很快就能出成果了。届时这姑娘可以分到手的奖金大概有一两万,搞得翁同这两天看徐云的眼神愈发不对劲了起来......随后一行人取下行李,离开了这辆动车。阑潘院士他们这次坐的是一等座——没有商务座那么高级,但又比二等座方便交谈和休息。同时由于潘院士的院士身份,行程中也同样享受到了商务待遇。商务待遇这四个字,在动车这块其实是个很微妙的词儿——不同于每个机场必备的特殊通道,国内很多站点一般都只设有进站的商务通道,或者压根就没有商务座服务。不过燕京这种国内超级大站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全备的,院士级大老乘车的话,临近下车前就会有工作人员前来进行交接引导。接着众人在一位便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很快通过商务通道出了站。刚一出站。一直在鼓捣手机的翁同便飞快的朝四下里张望了一番,很快朝众人右手边扬起了手掌:阑“嘿,老张!这儿!”徐云和潘院士顺势望去。只见距离他们十多米远的位置上,此时正站着五六个人。领头的是个看起来六十多岁、面色黝黑、满头银发但却梳的一丝不苟的小老头。至于其余几位都很年轻,大概三十到四十左右,看起来像是学生或者助理。很明显。他们就是迎接潘院士和徐云的接待组成员。阑不过或许是潘院士身份比较特殊的缘故,徐云没在他们的手上看到接待牌,看上去应该是和翁同通过手机联络进行的定位。听到翁同的招呼后。远处的小老头同样面露喜色,使劲儿挥了两下手,带着其余几人快步走了过来。这个小老头似乎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明明离着翁同还有三四米,便大声的‘哎呀呀’了起来:“哎呀呀,老翁,可算是见到你了,咱俩有五六年没见了吧?”翁同见状同样上前两步,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晃动了几下,感慨道:“五年了,整整五年了,上次咱们见面,还是在17年老黄他女儿结婚的酒席上呢,当时你还顺了盒软中华。”阑“说来也怪,明明老张你一个燕京土着,我一个一年有三个月待在燕京跑项目的半北漂,结果到头来呢?五年才见了这么一次。”被翁同称为老张的小老头不由哈哈一笑,握着翁同的手愈发用力了几分:“没办法,我虽然是燕京人,但项目可是远在外地,你想见我当然难了——不瞒你说,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老张还特意松开手,用食指和中指晃了晃,比划了一个‘二’的模样。翁同亦是感慨不已。随后二人又寒暄了几句,翁同便将小老头儿带到了众人身边,介绍道:阑“来,几位,我和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华夏工程院的张子昂院士,华夏探源工程第二阶段首席方案设计师。”“国内的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水洞沟遗址群第一地点以及殷墟的亚长墓、妇好墓的挖掘方案,都是出自老张之手。”听闻此言。一旁的徐云与陆朝阳顿时肃然起敬。张子昂。说句实话。在今天见面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这个名字。阑这其实很正常。毕竟华夏工程院现有院士数量多达892人,加之工程院和科学院有不少领域并不重叠,遇到没听说过的人名很正常。实际上别说徐云和陆朝阳了。就连潘院士都认不全所有的院士呢。就像高中初中的各个年段,人数少点的两三百,多点的**百,可大部分人又认识多少呢?一般也就仅限于自己班级(同高校或者同领域的院士院士),至多周围两三个班级(有交集的方向)罢了。除此以外。阑顶多就是段花段草、或者成绩排在全年段二三十名、名气跨越了领域的那些人而已。当然了。不认识归不认识,这并不妨碍对方是个牛叉至极的大老。从翁同的介绍上就不难看出,对方的能力必然很强,否则绝无可能被委以那般重任。无论是二里头、陶寺还是殷墟,都是国内堪称瑰宝级的历史遗迹。介绍完张子昂的身份后,翁同又摊平手掌向着潘院士,对张子昂说道:“老张,这位就不需要我多费口舌了吧?”阑张子昂笑着点了点头,主动对潘院士伸出手:“那是当然,前几天的那场发布会结束后,想必国内不认识潘院士的人已经不多了。”潘院士的年龄和张子昂差不多大,不过由于工作条件的缘故,二人外表看起来完全是两个年龄段的人,潘院士见状连忙伸手与他一握:“张院士,久仰久仰。”客套完毕后。张子昂并没有急着打听重力梯度仪在哪里——早在今天之前他就被告知,这台设备关系到了部分国防机密,设备的运输不会随潘院士他们走常规途径。因此心中尽管好奇无比,张子昂明面上还是只能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非人哉的次元交易聊天群 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 我真只是个普通人啊! 终极宇宙试炼 长生之狱 哥斯拉:至暗时刻 真实末日游戏 天王行 长夜尽头 地球最后一位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