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科幻未来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五十七章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第五百五十七章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1 / 1)

“......”屋子里。听到钱五师的这番话。现场先是稍稍一静。紧接着便响起了一阵阵低沉的讨论声。早先提及过。徐云所设计的‘诛仙剑阵’方案,实质上的主要结构只有两个:飞艇,以及飞艇携带的发射平台。或者再准确点说应该是.....飞艇,以及发射平台上的导弹。毕竟导弹最开始的动能由重力势能提供,也就是标准的自由落体模式。这样的设计一来是为了节省导弹的燃料,让更多的推进剂用在变向上,从而腾出空间容纳引信。二则是如果将导弹从【坠落】改成【发射】,那么工艺技术上显然要复杂许多。甚至还可能出现尾焰过高,直接把飞艇给烧破的情况——那到时候落下来的可不仅仅是个导弹了。所以所谓的发射平台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运载导弹上天,技术含量相对没那么高。但是导弹就不一样了。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徐云这次拿出的原理利用的是超宽带近炸引信技术,算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不过这个理论想要落实到实处,靠的主要是燃气舵或者翼面控制。而这两个玩意儿就相对没那么“新”了。所谓燃气舵。指的就是把舵面安装在尾喷口的后侧,以此来改变喷流方向,让导弹转向。它与另一种叫做动喷管的原理大体属于异曲同工,舵效都比较高,可以实现快速转向。翼面控制呢。则是依靠空气舵来改变气流产生偏转力矩。它的舵效相对较低,但是简单可靠,可以连续、稳定工作。当然了。这指的是眼下这个时期有能力实验的技术。如果把时代换成2023年,那可选项就很多了。比如说发动机喷口失量控制技术或者侧推等等,此处暂且不表。而无论是燃气舵还是翼面控制,它们都需要考虑到导弹的体型:导弹长度多少?宽度多少?前缘半径又是多少?更别说导弹的长度还会直接影响到风阻等一众数据,堪称一切的基础。因此在所有步骤之前。小组必须要确定一个最关键的参数:导弹的长度。虽然徐云从设计之初就定下了最长不会超过两米的基调,但两米之内还是存在很大的浮动性的。毕竟导弹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众所周知。导弹的定义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而由于构造、体积的不同,导弹内部又分成了好多种类:比如弹道导弹和有翼导弹....也就是巡航导弹。其中弹道导弹是一种沿预先设定的弹道飞行,将弹头投向预定目标的导弹。按照作战性质。弹道导弹又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两种。战略弹道导弹一般为中程、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战术弹道导弹一般为近程弹道导弹。不过哪怕是最小的近程弹道导弹,长度也基本上都在八米以上。例如兔子们的东风11,长度便是9.75米。而有翼导弹呢。则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机动飞行所需的法向力依靠升力部件的空气动力提供,装有战斗部的自控飞行器。后世大家所熟知的面空导弹、空空导弹、面面导弹、空面导弹、反舰导弹及反坦克导弹,都是有翼导弹的一种。例如兔子们对地daod导弹的代号为长剑,也就是CJ。反舰型的代号为鹰击,也被无数军迷吐槽的YJ.....空空导弹代号为霹雳PL、地对空导弹代号为红旗HQ、海基的称为海红旗......同时与分类数量形成正比的是。有翼导弹的长度同样各异。比如长剑的长度多达10米。红旗16却只有5.7米。霹雳更是只有三米多.....在2023年。兔子们甚至搞出了一款叫做QN202的微型导弹,长度只有52厘米,迷你的跟黄瓜似的.....当然了。即便是在后世的2023年,两米以内的导弹也不算特别常见。因为尺寸越短代表战斗部和推进剂的量就越少,威力和射程就会相应缩短。不过眼下诛仙平台有重力势能提供动能,所以在体积上缩短一点儿还是没啥问题的。“.......”过了片刻。台下一位肤色比寻常人要蜡黄不少的圆脸中年人举起了手,说道:“钱主任,1.83米您觉得如何?”徐云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此人的身份,但在钱五师介绍之后他便知道,这位中年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吴北生老爷子。括弧,青春版....或者说青春版pro——毕竟三十了嘛。“1.83米吗......”钱五师闻言摸了摸下巴,陷入了沉思。吴北生所谓的1.83米,可不是随便一想就冒出来的数字。这个数字在场的理论组成员其实都不陌生。它正是去年在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后,导弹项目组在规划未来蓝图时设计的一款导弹。这款导弹代号MA-302GQ,预设长度1.83米,作战半径40公里左右。这是一款三代甚至四代....也就是五十或者六十年后才可能生产出来的导弹,相当于是后世脑洞风暴的产物。不过即便是蓝图规划,钱五师他们还是计算出了一些重要参数。想到这里。钱五师拿起笔,在演算纸上简单算了一遍。过了片刻。钱五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道:“不行,高度按3万米来计算,气压是0.016Pa,大气温度为224.65K。”“这种情景下MA-302GQ没法在高空停留太长时间,收敛曲线很容易失衡,有比较大的可能会出现意外。”听闻此言。一旁的徐云也轻轻点了点头。早先提及过。气象多普勒雷达的搜索半径是基地周围500公里左右,U2的航行时速大概600-700公里。也就是正常来说。气象多普勒雷达只能确定40分钟内U2的飞行轨迹。而按照后世的航协标准。飞艇的上升时速大概是5米每秒,也就是一分钟300米上下,至多不会超过400米。换而言之。40分钟内,飞艇顶多就只能上升一万多米——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更别说后续还要通过无线电进行对位校正,这也要花去不少时间。因此,想要让飞艇飞到3万米的平流层高空、并且调试好状态。基地方面必须在接收到岸基雷达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立马将飞艇平台进行升空。也就是抛开上升耗时不谈,整个平台的滞空时长无论如何都不会低于两个小时。因此滞空阶段导弹可能遇到的高空状况,也是钱五师等人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环节。想到这里。钱五师便再次站起身,在身边的黑板最上方画了一横,写下了几个参数:气压:0.016Pa。大气温度:224.65K。迎角:0°。旋成体流场:轴对称羊角涡型马蹄涡。乘波体网格质量:0.9+。写完这些。钱五师又在这一道横的右下方画了个简单的飞机图标,写下了U2的时速等字样。接着他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对台下众人说道:“诸位,咱们先用这个简单图示来做个参考吧。”“三万米高空的主要参数差不多就这些,大家都动手计算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非人哉的次元交易聊天群 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 我真只是个普通人啊! 终极宇宙试炼 长生之狱 哥斯拉:至暗时刻 真实末日游戏 天王行 长夜尽头 地球最后一位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