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科幻未来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1 / 1)

“.......”教室里。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句话。钱五师以及现场的众多‘诛仙剑’小组成员,顿时齐齐为之一愣。说出来以后别打他?这是啥意思?难道徐云要说的是那种“我不是针对谁但你们都是垃圾”的话?不过很快。钱五师便想明白了徐云的意思:这家伙是怕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太离谱被人揍呢.....于是他爽朗一笑,相当大气的一挥手,对徐云说道:“韩立同志,你不用有负担,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不管是五彩斑斓的黑,还某个零部件放大的同时想要缩小一点都无所谓——做不做得到那是我们项目组的事儿。”“我之所以请你来做助理,不正是想着你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吗?”“.......”听到钱五师这番话。本就有意表明出内心想法的徐云便也不再迟疑,直接了当的开口道:“钱主任,您还记得我们刚才在外头聊到的乘波体技术吗?”钱五师点了点头:“当然记得。”徐云则用手指做了个从上到下的自由落体动作,又说道:“按照最初的设计,‘诛仙剑’导弹从三万米高空落下后,下落速度很快就会接近音速,并且一直会和迎面而来的空气发生撞击。”“空气在前方堆积和压缩,导致温度升高,把动能变成热量带走。”“同时导弹前后的气压差会产生空气阻力,给弹体一个逆向的加速度,也就是所谓的过载。”听到徐云抛出的这句话。钱五师再次微微点了点头。众所周知。气体压缩是导弹以及飞行器常见的一种情况,它会导致过载和加热的出现——摩擦反而是次要因素。飞行器的过载越大。就说明前方的气压越大,压缩越剧烈,产生的热量也会越强。接着徐云顿了顿,继续解释道:“除此以外,高空的大气密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有大气密度在,‘地心引力始终大于导弹绕地旋转所需的向心力’这句话是可以实现的。”“基于以上几点,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就是......”“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弹体,在一定发射角度的配合下,让它在整个飞行途中完成一种类似【?】的、从高到低的运行轨迹呢?”“整个转向过程全程通过气动结构完成,如此一来,我们只要准备最后冲刺阶段需要的横向推进剂就行了。”“?!”听到徐云的这番话。一旁的钱五师顿时一愣,现场的其他人也陷入了沉默。过了片刻。钱五师胸口起伏了几下,整个人的呼吸频率......骤然急促了起来。似乎......有门儿?要知道。根据钱五师等人最初的设计,导弹的下落步骤是这样的:从诛仙剑阵平台离开后,先进行一段自由落体。这段自由落体大概有一万多米,随便举个数值吧,比方说从三万米到两万米这个区间——U2则在1.8万米甚至更低的高度执行拍照任务。等双方的竖直高度差在一两千米的时候。导弹的气舵等设计开始起效。推进剂燃烧产生横向动能,通过侧推开始让导弹转向。最后超宽带近炸引信开始工作,引导导弹命中U2。在整个过程中。导弹的转向近似可以看成是一个类似【L】的形状。但另一方面。想让高速下落的导弹拐弯,这里需要的推力其实是很强的。而推力的实质,就是消耗燃烧室内的推进剂。拐弯所需要的推进剂之多,甚至要远远超过直线加速的消耗。(doi:10.13675/j.ki.tjjs.2203015)但如果能够利用气动结构让导弹自行完成转向......那么这部分的推进剂就有可能省略了。如此一来。整个燃烧室的体积,一下子可以缩短半数以上!什么?你问为什么不直接斜45°发射?当然是因为斜45°发射需要一直用推进剂让导弹保持一个斜向下的姿态,这种做法消耗的推进剂甚至要比L型更多。看着陷入沉思的钱五师。一旁的徐云则轻轻缩了缩脖子。应该不会被打吧.....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他提及的这个方案的最初灵感,其实来自后世嫦娥五号回归时使用的技术。也就是当年曾经上过热搜的那个【太空打水漂】。当然了。这个打水漂技术的真正称呼,其实是“跳跃式再入”,属于一个非常精细的操作。这是半弹道再入的一种特例,适用于高速再入稠密大气层。至于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过载和加热。上辈子是吴刚的同学应该知道。地月的距离其实很远。当探测器从月球返回的时候,几乎是在垂直向着地球做自由落体。重力会不断加速探测器,最终会把它加速到10.9KM/S的速度。这个速度之快,比第二宇宙速度只差了300M/S。太空中没有阻力,这意味着飞行过程中你不用开着引擎,但你也没处踩刹车。任何人为的速度改变,都需要人工施加外力。等飞到了目的地。如果你不想硬着陆...也就是撞上去,就必须改变速度甚至方位。对于月球,落地的时候还可以用火箭强行消力。毕竟它引力小、速度慢嘛。可是对于地球这么大引力的物体,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原因很简单。化学火箭能提供的速度改变量,主要取决于燃料的多少。想增加速度改变量,就必须增加燃料。但这样一来。且不论嫦娥五号的燃烧室够不够存放燃料,光是发射嫦娥五号的运载火箭就要增大数倍——根据之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可以看出,随着速度改变量的增加,火箭质量会指数倍地提升。因此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行的。最终经过各方面讨论。设计组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回归方案:如果能把进入大气层的位置精确控制在一个叫“再入走廊”的范围内,那么大气密度可以对回归舱进行减速。也就是回归舱进入到大气层约60公里后,会在底部形成一个弓形激波。这个激波会将返回器再次弹出大气层,而后进行二次再入。如此一来。返回器的速度就会降低40%以上。这个原理,其实就是钱老爷子乘波体的具现。因此在刚才。听到钱五师的询问后,徐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嫦娥五号返回器和‘诛仙剑’导弹的起始条件其实非常类似:它们都是竖直下落。只是一个高度高一个高度低罢了。所以若是能对‘诛仙剑’导弹的发射位置进行一定优化,让它的弹头不要竖直朝下,而是略微倾斜.....同时再对弹体进行一些气动结构上的设计,说不定就能通过激波达到一种效果:弹体在下落过程中在自身构造的引导下,不断开始发生水平的偏移。最终从最开始的【╲】变成【→】,整个过程却不消耗任何推进剂,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动能。等到接近U2的时候,推进剂燃烧加速,导弹正中红心!(注:这是我找了二炮装备研究院一个朋友想出来的方案,不是我本人想出来的哈,我没那脑子......)当然了。这只是徐云以一个外行人角度想出的画面,他并不了解这在导弹设计中是否存在难度。万一这灵感在导弹研制领域和五彩斑斓的黑是一个概念......那么徐云保不齐就要准泽雨轩 zeyuxuan.cc

最新小说: 非人哉的次元交易聊天群 王者荣耀之我是小兵 我真只是个普通人啊! 终极宇宙试炼 长生之狱 哥斯拉:至暗时刻 真实末日游戏 天王行 长夜尽头 地球最后一位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