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看着看着,他的鼻翼中便传出了一声轻咦:
“唔?”
正如王承书所说。
这张报告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上头只有两个图像,毕竟这年头的分析手段还是很原始。
一张图像是云室模拟出来的粒子轨迹,从能级上看显然是三个电子,属于非常常见的微粒。
第二张图像则是一个拟合图,有点类似三叶电风扇静止时的状态——空间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每片扇页是由两条圆弧组成的椭圆形。
如果还没法理解这个描述,可以想想一根橡皮筋,中间留着一些空隙,然后捏着两端将它拉长。
再把三根这样的橡皮筋间隔120°摆在一起,差不多就是这个拟合图了,也就是....
王承书所说的集成尾迹。
在眼下这个时代的认知中——注意,是眼下的认知中。
集成尾迹的本质是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时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湮灭,变成光子再生成一堆强子,这些强子沿着运动方向喷射出来而形成的。
但问题是.....
这次赵忠尧他们搞的并不是正负粒子对撞,从头到尾都离子的属性都是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是负离子,失去电子后变成了正离子。
这种情况之下,又哪里能出现正负电子湮灭呢?
于是带着这股费解。
赵忠尧招来了王淦昌以及其他几位高能物理学家,众人就这样针对这张图纸讨论了起来。
首先开口的是不久前赶到基地的张宗燧,这位也是徐云在剑桥大学的“学长”,不过他毕业的时间在1936年,而且现在与剑桥大学也没啥联系了:
“赵主任,有没有可能是设备的误差?”
赵忠尧闻言迅速摇了摇头,说道:
“不太可能是误差,首先这个图像非常清晰,轨道不太像是错误拟合出来的——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我宁愿相信海对面那个美乐帝会被人在大街上爆头,也不信会有这种偶然出现。”
“其次......”
说着,赵忠尧从桌上拿起了另外一份报告,递到了张宗燧面前:
“这是小王刚刚找到的另一份文件,上头同样观测到了这个集成轨迹图,你看看吧。”
张宗燧接过报告看了一会儿,接着将它放回桌上,斟酌着道:
“嗯,确实是又一个集成轨迹.....有这张图像来作证,看来不太可能是巧合了。”
见此情形。
又一位学者举起了手,此人便是之前那位问过徐云是否有方法反制英国人的年轻专家。
根据此人的自我介绍,他的名字叫做杨贺,不久前才抵达的基地。
虽然徐云在后世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但能进入这次的专家组,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走进不科学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走进不科学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