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正是春播之时,朱以海已经过江。
他乘坐的是郑芝龙进献的安平号风帆战舰,这艘拥有三十六门舰炮的双层风帆战舰,被朱以海命名为山东号,船舷上刷上了山东两字,桅杆上悬上了绣有日月金龙的龙旗。
皇帝亲提的北伐右路军,水陆并进。
水师由镇江出发,顺江而下,经靖江、崇明汇集了一些水师舰船官兵后出海。
出海后,朱以海也明显感受到这种西式风帆战舰,确实比大明的水师船更稳更抗风浪。大明的水师船也分为好多类,海上跑的主要还是福建船和广东船,其中福建船更抗风浪一些,而广东船运输能力强。
至于说江浙淮扬的船,以跑内河为主,其中跑长江的船算是较强的,而专跑运河的船,则较小,更不耐风浪。
当年沈廷扬家就是世代跑长江口到北直一带近海的,他们家的船经过改进还不错,但抗风浪仍远不如福船。
而福建船跟这些西洋番的风帆船一比,又还是差距明显,在内河上,还没多大优势,但一出海,就立马显现出来了。
不论是其武装火力,还是其速度和稳定,都很不错。
陪同御前的郑芝龙、颜克英等都还详细的为皇帝介绍着各式船只的不同之处,对比优劣,他们也认为夷人的船在海上确实较强,适合跑远航,也更适合海战。
“那就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夷人造船之法,我们也可以建立新的船厂,招募夷人船匠,打造这种新式的帆船。”
朱以海不觉得不如人承认有什么可丢人的,明军以前的水师战斗力不行,也跟船有关,而且明军也可以说并没有真正建立一支海军的思想。
郑芝龙他们海贼出身,其作战风格其实也不是正经路子,都是野路子,海贼嘛,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快,灵活便捷,能够方便出入沿海,隐没岛礁,所以普遍船小。船大了就不能随意停靠了,更容易撞礁等。
郑氏以前好几次跟夷人大战,打对方几条船,往往得动用几百条船,还得借助海湾港口、潮汐等有利条件。
大明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甚至在很多方面严重依赖海上,比如货币转向白银后,不怎么产银的大明就严重依赖海上贸易的白银输入。
明末时财政危机,其中西班牙、日本等白银输入锐减,也一度加剧了大明的财政危机。
更别说东南兴盛,更主要依靠的是海上贸易带来的工商兴。
可偏偏如此海疆大国,却没有一支匹配的海军,不管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甚至荷兰人,随便一两条武装商船,甚至就敢跑到大明家门口来耀武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