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近来也是仔细研究过驿递一事,驿站于国家来说,确实必不可少,承担许多重要职能。
只是国朝驿站制度,到了后来就崩坏了,成了害民之政。
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驿站还是得恢复,只是制度得更改。”
皇帝先定了个基调。
大臣们一听这话,倒是心里有数了。
大明原来的驿站呢,确实很复杂,既负责传递公文、军情,同时也负责招待过往官吏,甚至还有些货运等功劳,具体的也分为好几类。
这些驿站沿着大明重要的交通路线,遍布路上,类似于现如今高速公路上的服务站一样,隔一段一个。
驿站大多数拥有两进甚至三进的院子,在一些边地,驿站甚至是带城墙的城堡,比如鸡鸣驿,位于京畿附近,燕晋之间,十分重要,就是一座小城。
一座大明驿站,至少拥有大门、鼓楼、中门、前后厅、左右厢房、厨房、库房、马房、驿丞宅等。
会有十间以上供官员住宿的上房,二十间供来往差役居住的厢房、耳房,可同时接待几十人居住。
驿站还有驿丞的住宅和办公室。
还会有马、驴数十头,车若干。
有着齐全的配套设施,还有供应全套服务的人员。
如果仅是一个服务区,那么正常运转也不可能成为三大天坑之一。
可实际上,明朝驿站系统异常发达,但在管理上却存在着先天缺陷,尤其是到了后来,就完全成了坑上坑下的这么一个东西了。
首先,驿站全由地方管理,尤其是其运作的费用,既不是朝廷直接拔付,也不是市场化经营,甚至没有朝廷有司监管。
全由地方官府管理,直接向当地百姓摊派,甚至征百姓当驿夫服役。
万历一条鞭法改革后,虽然以银代役了。
可问题是驿站花费多少,全是地方说了算,所以驿站花费是个腐败黑洞,官府更借驿站向百姓严重加征。
驿站成了地方官府敛财的一个重要项目,贪起来十分方便。因为朝廷制度规定,驿站开支由地方官府计划,然后直接向百姓征收,征收以后,这笔银钱也不上缴国库,而是直接留存地方使用。
既没预算报告,也没审核监管,因此就会出现以前驿站养一匹马,早先规定每匹马当地每年供应八十石粮食,但到了明末时,陕西华州的驿站,一匹马一年居然征四百二十二石粮。
这就离了大谱,毕竟就算过了一二百年,但马一年吃多少粮食也基本是固定的,却涨了五倍多。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