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悬吊着的陀螺就能够纺线,用四根棍子就能够织布,兽毛和野外的麻料作物都是合适的原材料。
就算真正的布织起来耗费太多力气,麻皮口袋那种纺织物却比较省心,即使这个时代的原始人很笨拙,这些技艺却在他们能够掌握的范围之内。
他有点糊涂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如果找不到金属矿石,他觉得自己对生产力的发展很难再发挥进一步的作用。
除了‘大树’,‘小树’,‘黑子’,‘白子’,现在有更多人愿意跟着他一起活动。
马林能够给他们出数不清的数学题。
至少在数学方面他们对马林极为佩服。
其实这是马林唯一的长处,在这里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马林并不具有多少常识,虽然比原始人强很多,但是还没到天天都能够教新东西的程度。
而大家想要的是更有用的知识。
他拿不出来。
这个时代并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数学老师。
他有点犹豫,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出远门。毕竟传播技术的任务现在已经有人帮忙展开了。
已经获得这些技术的部落会很高兴的把它们传播给自己的亲戚和邻居。
就这样子一直传播下去。
马林现在被探矿这个问题给为难的够呛。
没有金属就不能耕地么?
他觉得没有金属的话,大家在种植方面的积极性会变得非常的低,耕地绝对是所有环节中最累的一环。
但是考虑一下吧,如果大家养牛,借助牛的力量来犁地,那么一定得有金属犁耙么?
用木头制作的犁能不能犁动土?
比如说,用木头制作一个犁,用四个人拉,是否翻得动土?
他觉得翻不动,不够锋利,压根就不中用。
用木头和石头翻地有多累,他在山溪村挖墙基沟的时候深有体会。
如果翻土太吃力,他们种植的时候就会不再翻土,只用尖木头在地上戳一个坑,然后把种子给点进去,再盖上土。
这样子种植效率铁定特别低。
一亩地能够收上来多少谷子?
谷子的种子如此的珍贵,如果收成太差,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么还是有必要把地给耕的更细致一些。
他先前的做法是,每个人只种植很小的面积,比如说六十平米。这样子即使使用木头和石块翻土,也能够及时翻完。
但是当他获得更多的种子,他认为有必要种植更大的面积。
一分地可能只能收获几十斤谷子,够做啥的呢?
连吃一个月都不够。
一年收两季,大约就是七八十斤。
对于缓解狩猎的压力确实有一定的用处,以前没地种的时候都活得下去,现在能够有七八十斤的粮食过冬,大约就挺的过去了。
但是马林知道人口会迅速膨胀。几十年后,鸟巢平原的每个部落拥有的猎场都会缩小至少九成,猎物肯定不够的。
大家必须学会种植和养殖,而且要能够以它们维生。
那么,那种粗放式的种植业到底行不行呢?
不耕地,只在地上掘出一个坑,把种子给埋进去,行不行?
种子播下去的时候不是一个坑一个坑的么?
只把坑旁边的土给翻一翻,捏碎,这种做法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