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来说授课非常的消耗体力。
毕竟授课对象是原始人。
先前他为了吸引原始人的注意力需要花费无数的力气,现在是能够吸引住他们了,可是他们太好奇,充满问题,不讲明白的话他们就不肯下课。
而一些东西实在是不容易讲清楚,同时他们的一些问题太难回答,别说马林回答不了,他老家那些学者也回答不了。
白天找矿,晚上讲课。
他的习惯是一定要折腾到非常疲劳才休息。
他对现在的气氛感到很高兴。
身边这些原始人思想开明,富于探索精神,有求知欲,也渴望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马林觉得他们在拥有钢刀之后想法便发生了很多变化。
半年前他们还在使用粗糙的石矛、骨矛狩猎,连进行打磨都不懂。
如今他们已经拥有了明晃晃的钢刀。
钢刀在外观上非常的美丽。
又结实又锋利。
砍死猛兽只是小意思。
这两天他们在狩猎中试验过自己的钢刀有多锋利。
‘大树’手中那把钢刀质量最好,一刀能够把野猪斩首。
他是使用土法炼钢,运气起到很大的作用。
灌钢的过程中,走了狗屎运,生铁铁汁和熟铁的比例恰好合适,制作出了高碳钢。
事实上他炼铁的方法决定了每一炉铁汁的含碳量是难以控制的,而且从炉子不同地方流出的铁水的含碳量都是不同的。
所以灌钢的时候难以确定量的问题。
于是就与运气有关系。
反复的折叠、锻造的过程也不可能充分的使得生铁的碳均匀的渗入熟铁,同一块钢不同位置的碳含量是不同的,所以有的位置是好钢,有的位置质量较差。
所以制作的武器就有高下之分。
‘大树’手中的钢刀是这一次制作出来的质量最好的。
这还涉及到了杂质的问题。一些杂质留在钢中,导致性能变差。
‘大树’这把钢刀恰好含杂质也是最少的。
他在笔记上对灌钢法进行了更多描述。
现在这些原始人还不认识几个华夏字,看不懂他的笔记。
学习的速度也太慢。
到了第二天继续寻找矿。
他想起了一本书叫做《三个火枪手》,他从中察觉到了一个问题。
这本书中描述的时代并没有蒸汽机,大家都是乘坐马车出门,使用冷兵器进行械斗,但是火枪队已经存在了,主角四人组还多次受到火枪的攻击。
而且当时的轮船已经有了火炮。
就是说,火枪与火炮的制作难度低于蒸汽机。
那个年代,西方殖民者已经持着火枪,驾驶着炮舰外出殖民,搞黑奴贸易,并且两个强国开始争夺殖民霸权了。
还有一条,那就是那个时候的西方人还不会炒钢,只会最笨拙的办法炼铁。
西方人的炉子温度不够,无法生产出铁水来,把铁矿石与木炭粉一起放在炉子中煅烧,只能得到海绵铁,也是熟铁。
熟铁自身是软的,海绵铁砸开后质量分布也不均匀,需要从中选取质量好的来锻造兵刃。
而华夏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够把铁给烧成铁水,否则莫邪也不用跳铸剑炉。
所以西方人在不会炼钢、没有蒸汽机的情况下,便可以用火枪与火炮开始搞黑奴贸易并四处殖民了。
大约在三个火枪手之后一百年,蒸汽机才被发明出来。
再之后二三十年,他们才学会高炉炼铁和炒钢。
再之后大约一百年,他们的炉子才能把钢给熔化成水,制作质量足够出色的钢材。
这个思考的意义在于,他得以清楚,火枪和火炮是比他的炒钢法还简单的技术,更是远远比不上他的热风炉炼钢技术。
或许他有必要早点把火枪和火炮给研究清楚。
不过现在他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找到铁矿。
按理说,铁矿分布那么广,不应该多么难找。
其实他被火药给烦的够呛。
他忘记了火药的原理和具体成分。
炸药分为多种,具体有哪些种类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