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洞的尺寸难以做标准,可能与转轴不太般配。
即便如此,比起加工木头、石头都容易很多。
至于用来缠线的辘轳应该怎么设计呢?
他也不需要它把线缠多好,蓬蓬松松的都没问题。
做个米字型架子,固定在纺轮的转轴上。
给架子增加点厚度就可以用来缠线了。
他的做法是,做两个一样大的米字形架子,都垂直于地面放置,再用八根横木把它们的八个角的顶点给连接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有厚度的架子。
把这个架子给固定在纺轮的转轴上,能够随着转轴一起旋转。
这个纺车将会非常的简陋,也很丑。但是能够实现纺车的功能。
使用时候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转轴与外面的洞尺寸不一致,一转起来就摇摇晃晃的。
至于怎么进行改进,他心里完全没有数。
如果这纺车摇起来粥吱吱呀呀的响,刮擦音非常的刺耳,那么可能他压根就不想使用它。
但是如果它能用,那么纺线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倍。
一旦想明白了,那么就动手吧。
首先是弄一根木棍作为纺轮的转轴。
他找到的是一种手腕粗的硬木棍。
新砍的。
把皮给剥掉。
趁着潮湿,抓紧时间用石头进行打磨。
磨掉接近一厘米厚度,使之更直、圆、光滑。
这花费了他一天的时间。主要目的就是让它更直,更圆、更滑。
即使他的手艺不够好,认真程度却要展示出来。
加工好后,做出来的转轴还是不够直。他也没有啥办法。
接下来要用红泥烧制纺轮以及支撑转轴的中间带洞的巨大的砖头。
把挖来的红泥放入一个大盆里,倒入温水,光着脚在里面使劲的踩。
直到把红泥踩的特别韧,然后先取出一大块,做出一个圆形的比较沉的泥饼。
这泥饼的厚度跟砖头差不多,直径二十厘米,相对较圆,边缘也做得比较圆润。
至于怎么做这么圆,一根绳索一端固定,另一端绕一个圈,就会比较圆。
这是还很软的红泥饼。
用棍子在中心掏个洞,洞的尺寸尽量跟转轴一致。
用转轴反复比划了几下子。
现在的这个泥饼重心不平衡,转动起来会晃动,但是在烧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热胀冷缩现象。
所以要等烧好之后再进行打磨,以使之更平衡。
然后又用很多红泥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泥砖,厚度三十厘米,高度四十厘米,重量得有四十多斤。
接着用棍子在最中心再开一个洞,口径也是尽量与转轴一致。
接着马林心里又开始觉得,用红泥烧制的物品不结实。
好在纺轮、轱辘其实都不太沉,对坚固度的要求不是那么高。
在大泥块中心钻出了洞,把转轴塞进去试了试,转了几圈。
知道在烧陶的过程中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到时候里面的洞会变形,所以现在不用做多细致的加工。
接着制作转轴前方的那个木块。它要套在转轴的顶部,带有两个洞,里面用来穿线,而两个洞位于转轴的不同侧。
制作它的要求比较低。用软木稍微加工一下就行了。
石凿凿得开软木,所以这一环最是简单。
找到一块软木,最中心凿个洞,能够把转轴的顶端塞进洞里,并且固定住。
接着两侧各凿一个洞,稍微凿的光滑一点,纺织的线会先后从两个洞中穿过去,别被磨坏了。
结果经常使用的那块石凿被他敲碎了。
换一个石凿,又被敲碎了。
他心里说,我这运气真是背。
又制作了一个石凿,终于把木块上的洞都给凿好。
如果他有金属的话,压根就用不到这个木块。用根钉子在转轴上钻个洞,然后把一根金属丝穿过去,两头都打个圈,再让圈都突出于转轴的顶端,它们就能够对要纺的线进行螺旋,并且不会阻碍轱辘把刚纺好的线都给牵走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