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2級升13的任務,需要沈奇培養至少五位生物專業的優秀博士畢業生生。
沈奇是菲爾茲獎得主、兩次諾物得主、一次諾化得主,他招攬數學、物理、化學的博士研究生,只需勾勾手指,便有大批最優秀的學生慕名而來。
生物方面,雖然沈奇已達12級的大師級水準,但他在生物領域並未取得什麼亮眼的科研成果。
不過問題不大,從數理化過渡到生物,所需的只是一個有價值、有意思的課題項目。
沈奇親自編寫課題項目申請報告。
項目報告的標題比較宏大---《基因工程研究項目》。
沈奇將此項目分解爲三步。
第一步,基礎研究。(研究團隊Leader需生物12級水平)
第二步,高級研究。(研究團隊Leader需生物13~14級水平)
第三步,更高級的研究。(研究團隊Leader需生物15級水平)
研究基因工程的生物狗不計其數。
在第一步研究階段,沈奇只需五條。
經沈奇測算,《基因工程研究項目》第一步的基礎研究階段,需要1100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
燕大今年的整體預算高達572億人民幣,其中科研預算佔比18%,爲102億人民幣。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燕大的整體預算只領先了第二名水木大學18億元人民幣,但是燕大的科研預算比水木多了整整70億元人民幣。
18%的科研預算佔比,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據。
全球範圍內,在科研預算佔比及體量上超過燕大的大學只有兩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UCLA。
18%、102億元的科研預算並非燕大花錢的大頭,燕大花錢最多的地方在於教職工與學生。
其中今年的留學生預算爲8800萬人民幣,截止目前12月,燕大的8800萬元的留學生經費全都花完了,回收的金額是一億一千萬元。
也就是說,燕大招收留學生是賺錢的。賺的不算多,2200萬人民幣的差額平攤到3000個留學生身上,每位留學生每年需自掏腰包7000多元人民幣。
大學越是貼錢、越是給予一些匪夷所思的超國民待遇,招來的留學生素質反而越低。
說句不好聽的話,你一留學生來中國讀書,連中國話都不會說、都聽不懂,那還讀個卵?
燕大真正做到了國際化,他們給予留學生較高質量的教育,在費用上絕不倒貼,招來的留學生其素質普遍較高。高素質的來華留學生,中國大學、中國人民是歡迎的。
燕大的102億人民幣年度科研預算分配到各學院、各部門,沈奇科研中心佔比最高,爲8%,8.16億人民幣。
年底了,各學院、各部門都在做一件事情,把沒用完的預算趕緊用完。
以沈奇科研中心爲例,如果你今年申請了8.16億元科研預算,卻只用了2億。
那麼沈奇主任得跟學校和國家解釋清楚,爲啥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就算沈奇主任解釋清楚了,他們中心明年的科研預算也絕不會超過8.16億元,一般來說只會減不會增。
預算申請及使用的精準度是一項重要的考覈KPI,正負5%通常來說比較合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學校和國家當然不鼓勵預算超支5%。
如果能通過技術性的手段,把今年的活兒全都幹完了、幹漂亮了、乾的無可挑剔,並且節約了5%的年度預算,那是值得表揚的,也不會影響明年的預算金額。
沈奇科研中心今年的8.16億科研預算,已經用掉了7.642億。
加上《基因工程研究項目》第一步研究階段需要申請的1100萬,沈奇科研中心今年的科研預算實際發生金額爲7.752億,佔中心年度科研總預算的95%。
“我們中心預算控制的很精準。”沈奇畢竟是數學方面的專家,他算來算去,算出了95%的最合理值。
單筆1100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放之於生物項目是毛毛雨,做生物方面的科研極其燒錢。
但在具體金額上,1100萬人民幣畢竟是8位數,沈奇需要向燕大學術委員會進行項目立項說明。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