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wozhixiangdangyigeanjingdexueba-shuxiaocheng&bookmark=689"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微生物是自然界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有機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它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之一,是所有生命的基礎,是生命中的生命。
組成動物和植物的細胞,最早就是由細菌進化而來的。以碳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就是億萬細菌的合體。
“所以主導世界的不再是硅,而是碳。我們這個基因工程研究項目的別稱是:如何在碳時代指引方向。”沈奇談了談他的想法。
一個人的身體裡生活着一千萬億個細菌,重量達三公斤,它們攜帶的基因總數是人類基因的很多倍。在人類腸道里就寄生着一百萬億細菌,它們是人體內正常的微生物,對人體有益。
另一方面,人類的三十億個鹼基對完成了測序,但只有2%的內容編碼了人類的兩萬多個基因,其餘的98%還屬於基因遺傳謎題,尚未被研究清楚。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沈奇問到:“大家明白我們這個項目的第一步基礎研究,該做什麼具體工作了吧?”
“明白!”
“懂了!”
“躍躍欲試!”
“迫不及待!”
大家積極行動起來,滿懷熱情的佈置沈奇科研中心生物實驗室。
生物和化學聯繫緊密,防化服、通風櫥,基礎的藥劑、器皿、儀器設備,拿中心化學實驗室的存貨即可。
基因測序和基因編輯的硬件軟件,需要另外購買。隨着新一代測序軟件和CRISPR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其市場價格降到了較低的程度。
韓猛花小錢辦大事,他利用專業知識與儀器供應商砍價,僅花費500萬元就買到了沈奇交辦的基因工程專屬儀實驗器,爲中心、爲燕大、爲國家節約了100~200萬元。
沈奇規劃的《基因工程研究項目》分爲三步,第一步基礎研究階段所依靠的理論原理主要是基因組學。
古老的鳥槍法依舊是主流實驗手段,同樣古老的還有PCR儀。
沈奇科研中心新買的PCR儀經過了幾輪的升級換代,但其設計原理和第一代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基因組學的突飛猛進,要感謝PCR儀的發明者楊銳教授,他是中國生物界的先驅者。
如果《基因工程研究項目》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請記住這六位甘願爲科學獻身的生物工作者,他們是:
沈奇、韓猛、崔華林、杜源、唐亞星、武俊強。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六壯士首先對自己進行了PCR操作,測試並保存了他們的DNA樣本。
然後,六壯士提取了自己的皮膚細胞,通過生物手段培養爲多能幹細胞,爲後面的研究存儲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