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damingxiao-paobing&bookmark=167"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168 討價還價
明末災害連連,天災人禍,賣兒賣女不是奇聞,易子相食也不是罕見,正正印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平時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員害怕了,不僅怕暴民殺死自己,出了問題也怕皇上秋後算帳,對於這種失職的官員,崇禎皇帝從不手軟,有了陝西的前車之轍,一衆官員自然底下的百姓非常在意。
這不,一聽到境內有暴亂分子,都司府的第二把手都親自出馬,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一切不安因素都扼殺在搖籃中。
“只是盡地方官的責任,沒想到大人也在關注這事,還真是碰巧了。”陸皓山一臉謙虛地說。
韓文登一臉鄭重地說:“這些亂民賊子關乎到國家的安危,豈能等閒視之,千里堤壩,毀於蟻穴,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陝西之亂,就是一開始不夠重視,這才壯了那些亂民的聲勢、鍛鍊了他們的勇氣,爲此整個陝西的官場差不多擼了一遍,這年頭,這官不好當啊。”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陸皓山連忙送上一記馬屁道:“在這麼冷的天,大人還心繫國事,真是令下官佩服。”
“應了你那句,食君之祿,擔軍之憂”韓文登話頭一轉道:“聽說你在江油成立一支約三百人的糾察隊,就是爲了這幫亂民賊子?”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糾察隊的事還是傳到韓文登的耳裡。
不過聽他的語氣,好像並不是很在意,細想一下,四川與西蕃相接,爲防那些不聽教化的西蕃東進,朝廷在四川佈下重兵,區區三百什麼糾察隊,自然不會引起韓文登的重視。估計他的私衛都不止這點人,一些大的家族或地主,家丁護院都有幾百人,一個二品大員,如果要查這三百人的糾察隊,派心腹親信來就足夠,根本沒必要親自來查看,可是現在特意提出來,到底什麼意思呢?
突然間,陸皓山靈光一閃:這三百糾察隊。根本就不是問題,也不值得韓文登看重,估計在他眼中,那三百所謂的糾察隊,不過是鄉勇一類的烏合之衆,而真正讓他動心的,是剿匪以後的功勞和名聲。
試想一下,別的省暴民成災,可是四川一有異動。馬上就被鎮壓下去,傳到朝廷、傳到皇上耳中,那絕對是大功一件,現在用人之際。說不定一個機會就會再進一步,陸皓山那個計劃一出,馬上就引起韓文登的注意,剛纔那句話。明顯是要搶功勞的節奏。
陸皓山權衡一下得失,心中很快就有了主意。
“大人,那三百糾察隊。那是從各鄉抽調的鄉勇,主要是安穩民心用的,大人也知道最近有白蓮教出現,老百姓人心惶惶,就成立一支隊伍安穩民心所用,有勇無謀,空有一身蠻力,卻苦於沒有裝備,到時真要派上用場,那是死的份,再說下官初入仕途,沒有經驗,還想找一個有經驗的人來指點一下,免得任差踏錯。”陸皓山說完,偷看了一下韓文登的臉色,只見他沒有反應,繼續說道:
“大人貴爲同知,閱歷豐富,對那些亂民賊子又比較熟悉,要是有大人來掌控大局,那些跳樑小醜註定不會成功。”
聰明啊,自己只是稍稍透露了一點點意思,眼前這個年輕的縣令馬上就能意會了,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一點就明,不用自己費這麼多口水。
再說那麼多也沒用,有些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文登點點頭說:“這些亂民賊子非常狡猾,皓山你年紀尚輕,只怕難以應付,再說你的權限不足,有可能某些突然的因素而功虧一簣,本官就摘了你這個桃子,替你掌舵吧,不過你放心,本官絕不會虧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