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damingxiao-paobing&bookmark=353"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354 誘敵深入
要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蝴蝶效應這個道理陸皓明白,事實上也看到這種效應,也許少了四川這個穩固財政收入和兵源輸出地,大明朝比原來歷史軌跡衰落得更快,各路義軍進展神速,本應崇禎十六年才穩固地佔領湖南和江西袁州、吉安兩府的張獻忠在崇禎十三年就完成了這個創舉。
不僅是佔領,還建立了政權、委派官員管理,可以說前程一片光明,可是,有人比張獻忠混得更好,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李自成,殲滅了孫傳庭部後,揮軍席捲西北,兵強馬壯,人才濟濟,而張獻忠偏偏和這位實力比自己雄厚的“李大哥”不和,自然要早作打算。
於是,四川的地形和富饒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張獻忠是一個務實的人,說幹就幹,率着手下傾剿而出,向四川進軍。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因爲張獻忠的嗜殺,歷史上留下“湖廣填四川”的說法,那就是張獻忠把四川人殺得七七八八,四川都沒什麼人口了,於是清政府不得不從湖廣調人口進川發展,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可不可信陸皓山也沒法深究,現在也沒法深究。
一是這事還沒有發生,二是這事永遠也沒法發生。
四川易守難攻,歷史上說張獻忠割據四川那是因爲四川有很尖銳的矛盾,搖黃十三家作惡和百姓興起打衙蠹運動極大消耗了官軍的力量,明四川按察使僉事張一甲形容大西軍“勢如破竹”時說,川非無兵,爲搖黃折盡”,可惜,這一切都不復存在。
通過張銳,陸皓山用以毒攻毒的法子,一舉把搖黃十三家這個大毒瘤一舉剷除,經過五年的努力,四川可以說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經過明末那些苦日子,老百姓對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極爲珍惜,擁護都來不及,哪裡還有人反對?
陸皓山冷笑地說:“洪承疇攜着二曹率領精兵都攻不進,不知這個八大王哪裡來的信心,竟敢打起我的主意,真是不知死活。”
“這說不好”李念搖搖頭說:“紫天關一戰,知道內情的人不多,雙方都有意平息這件事,外面傳什麼的都有,這張獻忠近年發展很快,估計也就是李自成在他眼裡也就是一號人物,其它人估計他都不放在眼裡,另外,這軍隊的數量也是他倚仗的手段吧。”
“軍隊的數量?”陸皓山皺着眉頭問道。
李念點點頭說:“沒錯,大西軍的主力有四十八個營,每個營號稱有一萬人,雖說這話誇大了,但是二三十萬估計還是有的,另外他還有不少充當炮灰的部隊,號稱六十萬人,而大人手下僅僅有十萬人,以一敵六,若是大人聽學生勸,多招募一些士兵,只怕這黃虎就不敢來了。”
別人帶兵,那可是多多益善,但是陸皓山卻是例外,奉行的是精兵簡政,割據四川時,大約還有十五萬兵力,可是紫天關一役後,軍隊不增反減,從十五萬削減得僅有十萬,這是李念一直念念不忘的事。
陸皓山笑着說:“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就是有十萬精兵,只要運用得當,這十萬精兵可擋百萬大軍。”
“是,是,是,大人說過,三千越甲可吞吳,還說過當年唐太宗僅用三千黑甲兵在虎牢關力拒近百倍的兵力,還把敵人殺得落荒而逃,士兵少也可以降低百姓供養的比例,有利於改變民生,因爲戰爭,四川很多壯丁死亡,缺少勞動力,讓一部分士兵解甲歸田可以節約軍費之餘,還可以解放勞動力,一舉多得,對吧。”不待陸皓山說,李念搶着說了出來。
雖說不太認同,但李念對陸皓山的做法非常欽佩,一個能以民生出發的決策者,是足以讓人尊敬的。
陸皓山冷笑地說:“我們正規軍雖說只有十萬人,其中一部分還擔任防守任務,但是經過五年的苦心經營,民心已經全部站在我們這裡,先別說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民兵,要是有人敢破壞眼前這安穩、繁榮的局面,特別是要動老百姓手裡的田地,就是我們同意老百姓也不會同意,到時只要揮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百萬川民百萬兵,那張獻忠想以多欺少,那是做夢。”
百萬川民百萬兵?
李念眼前一亮,很快興奮地說:“東翁說得太好了,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現在四川軍民同心,要說統一天下有點牽強,但是守住四川這一畝二分地,還真不是問題,別的不說,光是我們的民兵也比那些官兵強。”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來吧,來吧,我的火銃大軍正想找人練兵呢。”陸皓山嘴邊露出一絲冷笑,望着遠方喃喃地說。
陸皓山深知情報對軍事的重要性,在培養斥候上不遺餘力,那些斥候也非常給力,張獻忠還沒動身就已經探聽出來,事實這情報也沒有錯,崇禎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張獻忠率領麾下的大軍由湖南常德、澧州北上湖北荊州、夷陵。
張獻忠一動,有關的他情報如雪片般送到陸皓山的手裡:
十月八日,張獻忠先頭部隊到達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