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在即,雙方的氣氛都很堅張,陸皓山和多樂袞都在作戰前準備工作,有一點不可忽略:那就是雙方的後勤運輸一下子繁忙了起來,特別是四川的,有時還點起火把連夜趕路。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八月下旬,直至清軍集結完畢:多爾袞經過多方調度,在漢中一帶集結了超過四十萬的部隊,其中有八萬滿清八旗的士兵,對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小族來說,這已經是極限,因爲老窩、京城、各重要關隘都要駐守,防止後門起火。
爲了應付人手不足的局面,多爾袞大筆一揮,八旗內一些表現良好、聽教聽話的“阿哈”或漢八旗的士兵轉爲“高貴”的旗籍,爲了鼓勵士氣,多爾袞還大肆升官封爵,從京城到的漢中路的宣旨的太監、官員絡繹不絕,最多時一天有12人封爵。
孤注一擲之下,滿清貴族可以說用盡了手段。‘
八月二十八日,按老黃曆來說,宜出門、婚娶、納吉、建宅,可以說一個黃道吉日,多爾袞就選擇在這一天誓師西征。
漢中城門外,刀槍林立、儀仗肅立,一列列的軍隊排列得整整齊齊,滿清貴族可以濟濟一堂,如考莊皇太后、和親王代善、攝政王多爾濟、英親王阿濟格、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撫順額駙李永芳、漢鑲黃旗、漢正黃旗兩旗固山額真馬光遠等等,他們在此的目的並不是觀光,而是準備與川軍決一高下。
誓師大會很簡單,就是分析一下形式,列出川軍的罪狀,許出豐厚的獎賞、激勵將士奮勇向前,一衆高層輪番上臺發言,就是孝莊皇太后也破例上臺鼓勵將士爲大清而奮鬥,最後,多爾袞從孝莊皇太后手裡接過象徵權力的御賜寶劍,宣佈正式討伐四川逆賊。
戰爭早就推開了帷幕,而大戰這纔剛剛開始,多爾袞一聲令下,大將正式向定軍山進發。
多爾袞率部兵分三路,浩浩蕩蕩向定軍山進發,翻過高山、渡守漢水,一路順風順水,直至來到落崖坡,也就是唐強狙擊吳三桂的那個落崖坡,遭到川軍設下的第一道防線,因爲來到這裡時天快黑了,前鋒部隊並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攻擊,而是在離落崖坡二十里的一處平地紮營。
這一夜出乎意外的平靜,川軍沒有出擊而清軍也沒有偷襲,當然,兩軍都做好了防偷襲工作。
第二天的一早,負責防守落崖坡唐強和新加入的李定國就被叫陣聲驚醒了:
“山坡上的川軍聽着,是男人的話就來單挑。”
“一個個都是仗着火器耀武揚威,沒了火器就是飯桶一個。”
“山上的川狗聽着,我家將軍說了,有沒有敢出來單挑的?”
“哈哈哈,四川有站着撒尿的爺們沒有,來一個。”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唐強和李定國向下一看,只見一大早清軍就在山腳下的排好了陣式,一個個大聲鼓躁道,有一個身穿黑色山文甲的小將騎馬站在陣前,只見他身材高大、面色冷峻,雙手抱在胸前,那匹黑色的駿馬後插着一根長槍,一臉挑釁地看着山坡上的川軍,眼中現出二分不屑。
“不是說清軍士氣低落,看到我們就聞之色變嗎?怎麼這麼大膽叫陣?”唐強有些疑惑地說。
李定國冷笑道:“這就是多爾袞的狡猾之處,自我們出川以來,這幾個月和清軍大小交戰不下百戰,雖說佔盡上風,可是對手多是小角色或是不是重要的人物,像多爾袞和阿濟格兄弟,從來就沒有出過手,這兩人在清軍有不可戰勝的神話,他們一直不出手也就一直沒敗,其它人怎麼輸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名聲,這一次多爾袞親自出動,自然給那些士兵極大的激勵,而低迷的士氣也就一掃而空了。”
原來是這樣,還真夠狡猾的,難怪一直沒有親自出手,吃虧了這麼多次,看到士氣低落也這般鎮定,還真是老謀深算,這多爾袞果然是清軍的定海神針,他沒在這裡士氣都這麼高漲,要是他在這裡,估訴這些人都得瘋了。
李定國看着下面那個小將,大聲問道:“來者何人?”(未完待續。。)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