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科幻空间 > 大明文魁 > 第1091章 玉米

第1091章 玉米(1 / 1)

听闻是苞谷,这令林延潮来了兴趣。林延潮知道后世有人用苞谷来称呼玉米。林延潮心底打着鼓,探身问道:“此物从何而来?”徐贞明回道:“是下官一位同乡在陕西任官时,听说下官在寻屯垦旱田之道,故而推荐此物给下官的。”林延潮有些没底,这恐怕就不对了。玉米是产自美洲的,要进入中国,也唯有缅甸至广西,或东南沿海,怎么能是从陕西而来。徐贞明见林延潮露出疑惑之色,当即道:“部堂大人明鉴,此苞谷确实乃耐旱之物,此物花开于顶,实结于节,实乃是异谷。”林延潮一听倒是有几分相似玉米的样子,于是道:“仔细说来。”徐贞明详细道:“此物苗叶如荔林而肥短,末有移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林延潮闻言大喜,当下拍腿,这正是玉米的样子。此举却是将徐贞明吓了一跳。徐贞明不知林延潮为何如此高兴,因为林延潮当初以为玉米是从海路传入中国,所以让人往东南沿海去找,但没有料到玉米却是最早在陕西传入的,一开始错了方向,幸亏有徐贞明误打误撞,蒙对了。至于原因如何,林延潮自也不去考究而是向徐贞明问道:“此物确实乃番物吗?”徐贞明道:“确实如此,但如何传入实已无法考究。”“无妨。说说此物可否大规模在京畿屯垦,用来备荒?”徐贞明道:“下官不敢保证,不过已是请了当地老农到京。下官觉得大约十有七八,可以试一试。”林延潮心想,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玉米虽不如番薯耐旱,但是番薯的缺点是,只能当作杂粮,不能当作主粮,当然备荒是没有问题。但玉米不同,玉米是可以拿来当作主粮的。寻到了玉米,徐贞明本该高兴才是。但林延潮见徐贞明一脸忧色,徐贞明道:“部堂大人,自下官再任屯田御史,可谓是戴罪立功。户部那边屡次催促,要我责效,但屯田之事,一岁一秋方才一收成,哪里是旦夕之间可以办到呢?”“下官担心若是明年拿不出像样的政绩,怕无法向皇上交代,所以在下官任内最后的关头,下官没有功夫再将玉米拿来试种,而是打算立即推广栽种。此事甚冒风险,下官迟迟不敢作决定,故而今日来请教部堂大人,该不该下这决心?”林延潮看着徐贞明道:“孺东兄,你方才说此事的把握只有十之七八。”徐贞明一脸惭愧道:“不敢欺瞒部堂大人,确实只有这么多。下官不敢多说,也不敢少说,若是大规模屯种要当风险,此事恳请部堂大人明鉴。”林延潮点点头,这徐贞明还真是一个谨慎的人。林延潮佯装出再三慎重的样子,然后道:“本官以为这点风险值得去冒,只要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国家社稷的事,别说十之七八,就是十之四五,也当去办。”徐贞明闻言惊喜道:“部堂大人愿意……愿意支持下官。”林延潮点点头道:“你是林某保荐的,而林某信得过孺东兄。”徐贞明闻言眼眶红了,当即站起身来向林延潮长长一揖然后道:“多谢部堂大人的信任,大人的大恩大德,下官不知如何报答才是。”林延潮离椅扶起徐贞明道:“孺东兄,言重了,这屯田御史的事吃力不讨好,之前兴修水利,得罪了勋戚权宦,而今改治旱田却是更不为人所理解。你能当此,殊不容易。”林延潮这话说到徐贞明心底了。徐贞明道:“下官也是知道,百官们不知道番薯,玉米之重要,当年秦汉时,百姓不喜麦子。麦子是夏商时传入华夏的,当年董江都曾向汉武帝上书,言关中不种麦,提议将麦引至关中种植,此实有大功于社稷,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只知道他的经学。”林延潮闻言感叹道:“是啊,都说盛唐,但就算贞观开元这等气象,天下百姓也不过五六千万,但到了宋后,虽未见盛世之词,但天下户数却翻了一倍,为何如此?其中一因,在于引进了占稻。占稻耐旱,不择地而生,实乃天降甘露于我华夏。”徐贞明不住点点头道:“正是,正是。”林延潮道:“而到了眼下我朝在籍户口加上隐匿,流民,百姓之数不亚于宋时,眼下各省虽有小灾,但无大害,一旦……”“一旦……遇到大旱大灾,任何之民变,皆能席卷天下,朝堂上人治不修是一方面,加之天灾必至**,到时由盛至衰,再从大乱而后大治,这治乱循环何时停止?我窃以为就在这番薯,玉米可以缓解。”“可惜满朝诸公却没有放在眼中,在他们眼底,能否规劝陛下立国本,是否免朝,或者能骂阉逆,不阿谀执政,才是君子所为。所以我才言这屯田御史的差事,吃力不讨好,办成了理所当然,办不成就要贬官,就算将来番薯,玉米之物在京畿屯垦成功,他们也不会放在眼底的。”徐贞明听了林延潮这一番话,数度转过身去擦去了眼泪。林延潮叹道:“孺东兄这等回天之功,却默默无人知晓,就算史书提及,也不过略略代过一笔,林某实在替你不值。”徐贞明深吸了一口气,肃容道:“也不是无人知道,不是还有部堂大人吗?徐某一直记得部堂大人那句话,只要有一点利于国家与社稷的事,就是生死也当以之,岂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避开呢?”“徐某当初兴办屯田的事,也知道会得罪人,但只要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徐某就一定要去办。不为人理解,不为人所知也没有什么,当年郑国为秦修郑国渠,虽为了韩,但郑国渠却助秦一统天下,秦又何曾感激郑国。”“而今官员们不放在眼底,那是因为朝堂上,读书人里没有崇尚事功的风气,但是只要部堂大人这样的官员在朝,徐某相信徐某为了天下百姓做的事,总有一日……总有一日天下人会明白徐某的苦心。”说到这里,徐贞明已是泣不成声,说不下去了。林延潮不由也有些伤感,一时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徐贞明,徐贞明半响后方才停住,然后站起身来道:“徐某的个**福早已不计在心底,今日来能得到部堂大人的支持,明白徐某这一番用心,足矣!士为知己死,徐某必以死报答部堂大人的知遇之恩。”徐贞明如此,却令林延潮一时语塞,半响道,不要说这样的话,孺东兄,记住你我都是为了百姓做事。徐贞明点点头当下道,部堂大人,眼下手中之事千头万绪,下官就不多留了,曾着还未天明,徐某再赶几个章程出来,告辞。“好,济川替我送一送孺东兄。”徐贞明走后,林延潮当下回到了书房沉思。眼下商业经济眼下十分不发达,故而历史上红薯,马铃薯之物推广,朝廷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在清朝,乾隆皇帝亲自下旨,将种植红薯作为国策推行,当时各种条件已是成熟。至于为什么赶着,因为林延潮知道最少二十年后明朝将进入严重的小冰河期。这时从陕西陆续至各省已乱成一锅粥,以政府在地方的基层力量,根本无力推行红薯,马铃薯之物,所以自己才倚重于徐贞明,借助于朝廷。然而这样的事却是吃力不讨好。北方民间主粮上还是以大小麦为主,番薯,玉米就算落地推广,肯定会受到阻碍。朝堂上不少官员质疑,朝廷在屯田之事里,不去种植稻麦这等百姓习惯的主粮,而去种不合口味的玉米,番薯,此举如同今天有人嫌弃杂交水稻口感差一样。不被理解,加上移风易俗,所以说林延潮与徐贞明现在干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尽管如此,去依然要去办。既然是身居高位,不可没有这点担当,连徐贞明一个屯田御史都敢不惜乌纱,自己身为部堂级官员就更不可落于人后。想到这里,林延潮当即回到案上写信,他想让自己的门生户部郎中郭正域,在这件事上帮忙一二。不过林延潮随即想到,户部有十三个清吏司,郎中级官员有十几个,小事还能帮忙,但屯田之事上郭正域就难说得上话了。所以林延潮想了想,还是搁笔,过几日他见户部尚书宋纁时,给徐贞明说几句好话就是。所幸他现在已非人微言轻。甚至一些事上可以与宋纁这样的大佬作一些利益交换。此外在新民报上,自己也可以为他鼓催一二,官员们读书们百姓们不理解,不是因为无知,而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幸亏自己先一步抢占了舆论的阵地,那么就将来而言,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如何潜移默化,这一件件事都要他来操这个局。虽说长夜漫漫,但林延潮升官的第一个晚上,就在书房里踱步沉思,不知不觉天边已明。(三七中文www.37zw.net)

最新小说: 举报!农场绑架我 快穿:全位面拜托冤种反派轻点虐 快穿之我可是霸道总裁 白星盗星 强制恋爱三十二万八千五百天 快穿之主神疯了 宿主今天也想当大佬 快穿之总有男神暗恋我 末世后小可怜她又装起来了 我在全球游戏植树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