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林对于棒子这个国度没什么好感,甚至说,他觉得这些家伙比日本人更讨厌!这种心态就像是现在的日本讨厌那些西方国家是一样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在给棒子保护,当我们能力不行了,保护不了他们的时候,他们翻脸不认人!在后来的侵华部队中棒子的武装力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如果这还可以说他们被逼无奈的话,日本投降之后他们转过身来配合美国搞了那条岛链封锁我们,而且他们比日本更积极就不可原谅了。棒子也是狼,白眼狼。所以杨司令对朝鲜的政策就是这样的,他甚至连派兵去征服朝鲜都懒的去做,那样浪费的精力,还需要我们花心思去统治他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闹,自己打,等时机到了我们往朝鲜开始移民的时候,还能有多少人活着,看你们自己的运气。日本现在已经低头,我们和英国也达成了表面协议,俄国的事情还要等一个时机,需要有一个酵的过程,朝鲜这里也进入杨小林设想的局面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展环境。杨小林知道这个时间是很短的,而且短暂的和平展是为了迎接一场更大的,席卷全球的风雨。中国必须在风雨到来之前让我们身体更强壮。“百里,我们方案日本还没有给我们答复,但是组建军官团的事情必须马上进行。”蒋百里的脚步跟在他的后面:“司令,这一点军官们的意见很大,我们刚刚把命令下去就接到了许多回电,对东帝汶还好说,但是对于去暹罗或者是日本,部队中的抵触情绪非常严重,特别是日本,有很多军官都明确提出不去。”杨小林的脸上马上变了:“谁?都有谁提出不去的?”蒋百里的神情有些犹豫。不过最终还是把几份电报拿了出来,他也不说话,往杨小林面前一递。杨司令接过来一看,打头的就是李德彪,然后钱尧,石小五基本上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一些兄弟来的。想想也是,除了他们,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子堂而皇之的说出反对自己的话来。电报的内容杨小林就没去看了,看到名字他就知道原因。这帮兄弟跟着自己从轱辘山一路冲下来,有多少人倒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下面?现在让他们去帮助日本重建部队。他们的心里没有感觉才是不正常的事情。杨小林把电报还给蒋百里:“让李德彪马上来北京,我要让他去日本!”在部队中杨小林的决定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他认为自己绝对没有错的时候。光我们自己强壮是不行的,人家拉帮结派的打群架,你功夫再高冲进去也是要挨刀。一战中同盟国和协约国投入了多少部队?我们要去赶这个场子要多少才够?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军费,死伤,杨小林都不愿意独自承担。日本,暹罗,东帝汶。或者以后加入的一些国家都必须有战斗力,和他们结盟就是让他们帮忙打架的。“是。”蒋百里应了一声,杨小林也没有去想着怎么说服李德彪。挥手让蒋百里下去,他自己打开办公室的门准备好好的思考一下怎么建设联合部队的事情。所谓的联合其实就是把这些部队都交给中国指挥。打仗的时候军费大家分担。那些国家就不是李德彪了,不是自己踹两脚他就听话的。可是还没有等杨小林走进房门,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回头一看陈天华正在往自己这边跑来:“司令。出大事了!”看他那一脸的焦急杨小林就知道事情可能很麻烦,马上说道:“什么事?到我屋里来说。”陈天华却一把拉住他的胳膊:“没时间了,赶紧跟我走。去密云!老百姓闹事了!”密云在北京的东北方的大门,当初和俄国打仗的时候这里是主要战场,几个月炮火把这个县城几乎全部摧毁,战争之后北京马上重建这里,几年的展下来比之战前要繁荣许多。由于距离北京不远,杨小林时不时也能听到密云的消息,每年那里传来的情况都非常好,一片国泰民安,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爆了问题,老百姓为什么会忽然闹事?杨司令不敢有多余的懈怠,跟着陈天华往外走去:“到底怎么回事?”陈天华一边走一边说道:“唉,一言难尽!上车再和你详细说,我告诉你,这次麻烦大了!”汽车往密云开去,这一路上陈天华才告诉杨小林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密云的县长在当地干了四年了,从密云重建的时候他就接手,把一个废墟给建成了一座城市,而且虽然这里是北京的郊区,却真的让他建设的非常不错,和北京周边的几个县城相比,密云要比其他地方出色多。今年春天轮到政府提拔有能力的官员,那个县长当然想再进一步,想到北京市来工作。他认为他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同时他在密云的政绩也是相当的显著,所以在上调的问题上,他认为十拿九稳。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他在和另一个县长竞争副市长的时候失败了,一气之下他一封辞职报告,撂挑子准备走人。辞职报告也马上批下来了,政府真的没有想到这也能闹出事儿来,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当密云的老百姓知道那个县长要辞官时候,今天早上忽然两万多百姓把县政府给堵了起来,不让那个县长走,也不让新的县长上任。据说场面十分的混乱,很多外国的记者都被惊动了,现在好多新闻媒体已经赶往密云,要知道这是新中国爆的第一起针对政府的**!杨小林坐在汽车里面听完之后骂了一声:“娘的!密云县城好像就三万多百姓吧?两万多人出来挽留他,这个县长叫什么?”陈天华说道:“熊希龄。”这个名字知道。但是他干过什么杨司令就忘记了,能在自己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人,都不是无能之辈,这一点他敢肯定。“既然他有能力。政绩做的也不错,还有老百姓拥护他,为什么这次没有提拔他?”这个问题让陈天华有些气结,摸了一下鼻子说道:“这事难办就在这里!这家伙不是东北的人,也不是北洋和孙文的人,所以看到他的名字根本没人搭理他。”他这么一说杨小林就明白了,眼睛瞪的大大的也说不出话来。北京事件之后杨小林为了迅的稳定局势,下面的那些地方势力他基本上没有去触动,不管是南方还是以前老袁的地方,官员还是那些官员。这也是他当初没有动孙文和袁世凯的原因。高层上面把北洋和新党一杀了之很简单。但是那会触动全国的许多地方。当年中国局势不允许动这个大手术。后来的形势展有点让人惊喜,不管是北洋还是新党,都没有闹事,地方上对中央的政策贯彻的也是坚决,慢慢的这种矛盾淡化了,甚至现在不易被人察觉。可这并不代表就是没有。那些地方确实服从中央,可在用人制度上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你想在仕途上面有所作为,你就必须加入某一派势力。比如你如果在广东当官。你就必须是新党的人。你在山西当官,就必须是北洋的人。在北方你想混出一个模样来,你得融入东北的体系。熊希龄一不是新党,二不是北洋。他还不和东北的人团结起来,想在北京升官,那真的很难。杨司令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有点的恼火。也就是说他们这一次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县长能不能得到提升的问题。而是目前中国的官场体制问题。这个体制的不完善他是心知肚明的,可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目标就是在这几年之内稳定的展自己的经济。展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不光周边要稳定。国内也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他一直没去触碰这个问题第一是他不敢在这个时候在体制上动手术,第二是他没什么好办法。所以就一切以展为重,能拖就拖着,能盖就盖着。也许日后我们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就算找不到,杨小林也想等中国达到世界一流国家的水平之后再来解决。但是现在熊希龄这一下注定要一石激起千层浪,继续盖住可能是不行了。“星台,你看这件事情怎么解决?”陈天华马上说道:“熊希龄已经开始平息事态,老百姓据说已经开始散去,但是想让他们以后该干嘛干嘛需要说服熊希龄,让他继续留下来干他的县长,至于怎么解决,再慢慢想办法。”慢慢想办法也就是陈天华现在也没什么办法了,杨小林不再问什么。其实熊希龄登上政治舞台还是比较早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曾随梁启先生搞过变法,后来还追随过孙文先生搞革命,加入过同盟会,但是卫国战争时期他又来到北京帮助袁世凯抵抗俄**队,他和北洋还有新党都关系深厚,甚至和东北一些要人也有交情,陈天华就和他喝过好几次酒,对这个人也是颇为欣赏。陈天华在车上告诉杨小林,他曾经和熊希龄说过,不管是想加入新党还是加入北洋,或者东北,陈天华都可以给牵线。不过熊希龄拒绝了,他真是一个无党派人士。汽车在中午晚上进入了密云,尽管天色已经黑了,街道上已经恢复了秩序,有些老百姓还是不愿意离去,因为他们还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很多政府人员都在百姓们中间站着,很明显熊希龄处置的还算得当,最少在上面来人之前他已经把事态给最小化了。车队进城之后马上有人疏通了一条道路出来,汽车慢慢向县政府的办公场所开去,陈天华在汽车里面对杨小林说道:“司令,熊希龄这个人脾气有点古怪,到那里我来和他谈。你负责去应付那些记者。”杨小林很是随意的嗯了一声,说实话他对这个人印象真的不是很好,因为他真的看不起那些动不动就撂挑子的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