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部这些家伙,或许是和商人们打交道太多了,一向是笑眯眯最好说话的,但是说话不算数也是日常的,自带着几分商人的狡诈和唯利是图。所以乐昌只是借助商部,告知外廷官员们,内府是可以和外廷合作的罢了。内府的真正长期合作对象,十有**还是太尉府和工部。李荩忱当然知道乐昌的这点儿小心思,因为不需要他去猜,昨天晚上抱着乐昌聊天的时候,乐昌就已经和盘托出。这种事,没有李荩忱点头,乐昌不会去做的。她本来就没有什么利益诉求,所做的这些不过是帮助李荩忱更好的处理内府和外廷之间关系罢了。两者可以互相不对付,但是绝对不能彻底对立,甚至还得各自利用所长,相互帮助。对此,李荩忱并不在意,按理说这些事务应该是整合在一个部门的才对,只不过大汉的商业也不过刚刚开始发展,整个行业的法规以及其余的规章制度等等难免都有很大的漏洞,大家办事的时候往往也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去。往往这约定俗成的习惯,可就有太多说法了。因为这本身就不是所有人都承认的条款,只不过是大家达成的默契罢了,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这种默契就可以不存在。李荩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接到商部和地方州府的奏报,有一些商贾因为一些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事情而产生矛盾,各自不肯退让,最后一直闹到当地州府,让当地官员很是头疼,往往只能先各打五十大板,结果两边还是都不服气。而且朝廷这种做法,多少都有威慑商贾之意,显然不利于吸引商贾们继续在本地投资,所以各地州府官员打心底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宁肯把这种问题继续向上推,一路推到朝廷这里。同时御史台也有奏报,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判定对错在谁,因此商贾们也纷纷行贿,以求获得官府的支持。对此,李荩忱也无计可施。本来法治社会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制定新的律法去杜绝问题下一次发生的过程。因此朝廷刑部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未卜先知,把所有矛盾冲突爆发的可能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导致所有对错的判断权都集中在一个部门上,李荩忱自然只能先把这些事情的处理权分割,分别交给商部、刑部以及是内府。至少一件事对与错,要先经过商部和内府共同商议之后,变成一条规章制度,然后再递交给刑部审核、制定成律法,以警示后人。中间层层审核,时间或许延长了,但是至少避免了平白冤枉谁。而且制定成规章制度、制定成律法,更是等于把这件事摆出来让天下人评说,就算是收了别人的好处,官员们也不敢在这上面动手脚,不然到时候如何挡得住民怨纷纷?李荩忱此时就站在内府后院的二层小楼上,这里本来就是后宫妃嫔在内府支持工作的时候临时休息的地方。前方的喧闹时不时传来,告诉李荩忱,自己一手组建的这个部门正在高速运转着,解决着社会上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三教九流的闲杂事务,但是却也是通过这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一点一点把大汉的百姓团结在朝廷的身边。内府的运转,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朝廷并不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真的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和三两好友饮酒作乐,又或者读书、看病、旅行,千千总总,这背后都离不开内府维持秩序,也都离不开朝廷的努力。让百姓认识到朝廷的确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作了很大的努力,这就是内府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李荩忱一向很现实,他不奢望着自己能够通过仁政之类的就让老百姓知道自己是个好皇帝,知道大汉的治国政策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所以他必须要通过这种方法,让所有人对自己大汉子民的身份产生归属感。换而言之,李荩忱就是让大汉的百姓走到某一处,看到有飘扬的赤色旗帜,看到有医院和书院,就知道这里是大汉的土地。自然而然,他们就会为自己大汉子民的身份而骄傲;自然而然,当有人想要去破坏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就会坚决反对。领土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启禀娘娘,又是一次江南道观和寺庙争夺田产的案子,在吴郡。是地方先上报刑部,刑部又转交内府的。”一名女官在楼下说话的声音传来。李荩忱顿时来了兴致。内府所承担的诸多责任之中,就有宗教这一块。大汉倒是没有直接强迫宗教宣称效忠于大汉,也保留了宗教自由传教的权利,但是寺庙和道观的田产,都已经被朝廷给收回去了大半。尤其是江南地区,晋室南渡之后,先占据上风的是以五斗米教为代表的道教,自从梁武帝崇佛之后,佛教又垄断江南的“信仰市场”,营造出来好一番“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象。李荩忱也走过江南不少州府,很清楚这四百八十寺,甚至可以说是往少了说的了。这些宗教庙宇把持着大量的田产,这些不需要税收的田产无疑直接影响着朝廷的收入。李荩忱就连世家都一股脑的收拾了,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寺庙。这些寺庙最大的依凭,不过就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世家密切的关系以及众多信徒罢了。可是对上李荩忱,他们没有什么还手之力。财富本身有多少是没用的,朝廷兵马上前,就都是朝廷的了;而世家自身难保,哪里愿意为了寺庙开口求情?自己能够活下来就算不错的了;至于那些信徒,就更不用说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务实的民族,所以什么神仙鬼怪对于这个民族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谁能保佑他们、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那么就信奉于谁,这也是为什么各式各样的庙宇在华夏历史上都能找到,从各种神仙到各种历史人物,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