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电视的时间段,就不填,空白就行。
一周回收,统计一次。
这种统计方式,自然是比较笼统的,虚浮波动很大很水,毕竟日记簿给你了,观众怎么可能做到,持续看十五分钟节目,就去及时写,记一次?
有的看完一天,才想起来写日记,我上午九点看的什么?有点记不清了?那就随便写吧,有的一周才写一次,等调差机构人要来收作业的,你才匆匆填一遍。
所以那个时代,偶尔也需要电视台,以电话采访的形势,打到某个住户家庭问询你正在收看什么节目,哪个台的,这就是“电视日记簿”之外的一点补充手段。
水分值较大的时代,不管上海滩、还是霍元甲等等大片,王炸片,动不动百分之七八十的收视率。
这个百分之七八十,真的比较虚!
83年之后开始,研究公司才在“电视日记簿”之外,增添了“个人收视调查仪记录系统”,来综合计算收视率。
日记簿还是老样子,一周一次,参加的用户自己写。
个人收视调查仪记录系统,就是联网了,参加调查的用户家庭,自动送你一个这样的仪器,你家庭内的电视自从开机,到调台,收看某个频道某个节目几十秒,还是几分钟,几十分钟在转台。
理论上,从开机到关机的一切信息,都会被仪器录下来,自动传输给研究机构,这是不是就代表准确详细不作假的数据了?
不,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水平也就那样……理论上追求的技术是每分钟统计一次,参加收视调查的两三千家庭,每台电视机每分钟收看、是否调台,都要综合,上报,计算整理后再得出结论??
80年代中后期机房数据库真的做不到啊!
技术实力,硬件实力都跟不上。
想要精确到每台电视机每分钟的收播情况,太难了,这玩意已经比“电视日记簿”更高端科技化不少,但水分依旧不小,是技术不达标导致,类似大哥大动不动没信号。
真就是1990年代开始,岛国都开始推出商用的,每秒计算200多亿次的超算了,一些机房或信息处理中心引入超算,时代进步了,不止港岛,弯那边,就是欧美等众多电视台,收视率,收视点数,才越来越清晰,准确。
就如原轨迹,港岛除了收视率百分比,80或90等数据外,还有个重要指标是收视点数,如大时代平均收视点数是33点,一个点基本对标为有六万人观看,33点就是平均每集接近200万港岛观众在收看,追看。
而同时期亚视播放的节目只有3个点,那就是大时代收视率超过9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港娱的人生模拟器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港娱的人生模拟器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