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到齐,巴图尔珲说道:“草原上的地鼠传来消息,有两支明军翻过了金山,正从东西两个方向朝着亦力巴里扑来,其中北路的明军大约有七八万骑兵,眼下已经过了阿拉山口,东路的明军大约三四万骑兵,距离亦里巴里还有三百里。”
听到巴图尔珲这话,在座的大小头人顿时间窃窃私语起来。
有不少胆怯的头人更是被吓得脸色煞白,十几万明军大举来袭?
顿了顿,巴图尔珲接着说道:“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或者向大明皇帝称臣,请求明军能放过我们,或者与明朝军队进行一场决战,事关准噶尔部的存亡,我不想擅专,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你们说是战还是降?”
“大汗,不能降啊,坚决不降。”
“明朝大军足足有十几万骑兵。”
“是啊,这仗我们准噶尔打不赢。”
“不能降,也先的子孙绝不向敌人屈膝。”
“我们真的打不过,连博格达彻辰汗都败给了明军。”
“满清打不过明军,并不意味着我们准噶尔的勇士也打不过明军,这里是衣烈河,是亦力巴里,是我们准噶尔勇士的家乡,明军不远万里跑衣烈河与我们准噶尔的勇士决战,那是在找死,明军想要找死,我们必须满足他们!”
汗庭里的几十个头人吵成一团,互不相让。
巴图尔珲目测了下,主战派占了大约三分之二。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投降派的声音逐渐被主战派淹没。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无论任何国家或者势力,无论在任何时候,投降派始终都是不得人心的,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没有人愿意投降。
当下巴图尔珲抽出弯刀一刀砍下桌案的一个角,喝道:“既然大多数人支持决战,那么就与明军决战,诸位头人还请速速返回各自的部落,尽快召集族中所有勇士前往怕剌,我们先在怕剌与北路明军决战。”
迄今为止,准噶尔部已经完全控制衣烈河流域、也儿的石河流域(鄂尔齐斯河),人口超过了五十万,全部动员的话可以召集二十万骑兵。
不过考虑到有些部落距离较远,时间上来不及。
所以实际可以召集的骑兵大概在十五万骑左右。
巴图尔珲觉得还是有机会打赢其中的一路明军。
……
数日之后,怕剌河谷。
崇祯在数百骑禁军的护卫之下登上一个平缓的小山包。
站在这个小山包顶上,可以将整个怕剌河谷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