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这篇论文会被数学界唾弃。
顺着前排,徐川开始提问。
而出乎他意料是,最先提问的竟然是他导师爱德华·威腾。
他提了一个和‘微元构造法’这项工具相关的问题,主要是在拓扑构造连接偏微分方程方面的。
随后则是丘成桐、陶哲轩、阿莱西奥·菲加利等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大牛和小牛都举手表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当然,徐川对于这些问题也一一做了回答。
和上次NS方程的阶段性成果相比,这次提问的人更多,以至于徐川和南大不得不按照上次的流程暂时中断提问环节,先邀请前来参加报告会的学者就餐,下午再继续。
而对于徐川来说,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能很好的让他恢复一些精力,以应对下午的提问。
两点整,下午的提问环节继续开启。
徐川从容不迫的应对着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甚至一些流体力学应用工程师们的提问。
大部分的问题他基本都能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
少部分的,要不就是提问者太异想天开,要么则是一些关于NS方程或流体力学应用方面的了。
前者他没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只能给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后者,则是保持了一直以来的习惯,对此表示自己只是一名理论数学家,并不清楚应用方面的东西。
而对于后面的这些提问者来说,这的确很遗憾。
毕竟眼前的这位徐教授才是前行在这条路上最远的人,如果有他的指点方向,哪怕仅仅是一句话,流体力学的发展也将得到飞速的提升。
但可惜的是,一直以来,他都在报告会上婉拒回答应用方面的问题。
而对于徐川来说,他没必要去回答这些问题。
哪怕他知道。
一方面是不回答应用方面的问题也不会影响报告会和论文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则是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下午的时间,在一问一答中很快就过去了。
临近四点半左右的时候,徐川脸上也带上了一丝笑容。
如果不出预料的话,这场报告会即将完美结束。
不过就在这时,大礼堂中又有人举起了手。
徐川也没在意,点头伸手示意对方提问。
随即,早已经准备好的工作人员将话筒递给了对方。
站起身的,是一名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白人,看着并不太像学者。
这人接过话筒后开口道:“徐教授您好,我是《华盛顿时报》的媒体记者。请问关于莱斯大学蒋康才教授的论文您知道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大国院士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国院士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