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十二月。
一路跋涉,带着胜利凯旋的秦军,终于进入了函谷关,回到了真正的关中秦地。
自秦国发动伐楚之战,距今已过去了两年。
随同王翦出关的二十万关中秦军,除去战死阵亡,和依旧留在楚地镇守的士卒,这一次回到关中的兵卒共有十二万人。
这支数量巨大的秦军入关后不久,来自咸阳的使者便来到此处,和往昔一样,收走了上将军王翦手中的虎符,同时开始遣散大军。
咸阳王都,岂能让一个善战的将军领着十余万大军接近。
除去特意留下来的赵佗部五千精锐,要进入咸阳城献“伪王尸体”奏捷外,其余十余万士卒尽数按照籍贯进行遣散。
就和那些关外的士卒一样,这些关中秦人拿着下发的些许金钱赏赐,各自高高兴兴的归家去。
此番大家都攒了一大波军功,升爵者数量极众,接下来估计将迎来一波分地狂潮。
遣散大部队之后,上将军王翦战车开路,带着众将和后方押送着“伪王”尸体的军队向咸阳进发。
这一路走下去,赵佗沿途观察,时而心发感慨。
“古代打仗,大半时间都花在这行军赶路上,实际战斗的时间反倒没有多少。怪不得日后大王要修建驰道。”
他此番随同王翦伐楚,可谓是真正的南征北战。一会儿在淮阳,一会儿去甄城,转头渡河到淮南,又紧追熊启到江东、越地,最后又要从越地赶路回关中。
来来回回起码走了上万里路程,哪怕赵佗经常坐车骑马,脚下的鞋履还是损坏了好几双,更别说麾下那些靠着双脚走万里路的士卒了。
这时代的正常行军速度是一日三十里,换算成后世度量衡,一天就只能走十二公里左右,要知道后世普通人一小时能走四、五公里呢。这其中差别除了古代行军要考虑负重和身体原因外,道路也占了很大的问题。
秦国关中和东出的三川大道还要稍微好一些,赵佗在淮南和越地所经的一些小路简直不是人走的,大军一天能走个二十里都算极快了。
“秦统一后的各项大工程中,这修建道路之事,确实很有必要,于国于民皆有很大好处,花费的人力物力不算白费。但其他的……”
赵佗想到此处,不由忧虑的看着远方。
那里,正是骊山的方向。
赵佗之所以会联想到秦统一后的各项工程,主要还是在前往咸阳的路上,隔了老远,他都能看到有秦吏正押着一群受刑的罪犯,向着骊山深处的巨大工地行去。
骊山北麓,是咸阳宫中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的陵墓。
自秦王政元年开始修建,距今已有二十四年。
每一年,都会有服徭役的秦人,和受到惩罚的刑徒前去修建筑造。
不过现在的骊山陵墓尚处于初期阶段,规模还不算大,要到很久之后,才会出现数十万人云集修墓的场面。
如今真正耗费大量人力的地方,是在另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