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旁的一家酒楼上,两个中年男子正注视着张斐的那辆马车从眼前缓缓驶过。
年纪稍长的正是河中府通判韦应方,另一人则是河中府转运判官曹奕。
“我们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就这两个年轻小子,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韦应方目光透着一丝疑惑。
他们河中府如临大敌,结果就这么一群小屁孩。
弄得他都有些尴尬。
可曹奕却非常谨慎道:“韦通判万不可麻痹大意,我堂兄已经数次来信,让我们一定小心这张三,此人看似年轻,但手段常常出人意料,尤其是他在律法方面的造诣,令人防不胜防,还叮嘱我,若无绝对的把握,宁可用一些险招,也决不能与此人对簿公堂,那将必败无疑。”
他堂兄就是那曹邗,此人比较狡猾,一直都是在后面出谋划策,谷济一桉也并未牵连到他,但也被王安石找个借口给调去蜀地转运司。
“是吗?”
韦应方兀自不信。
“千真万确。”
曹奕道:“不少朝廷大臣都有书信给咱们河中府的官员,让他们小心堤防这张三,足见此人不可貌相。目前就是不知道,蔡知府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韦应方道:“蔡知府方面你大可放心,他已经暗示过,他不会去理会这些事的。”
送走张斐和苏辙后,蔡延庆坐在椅子上,一边品着香茗,一边思索着。
“扞卫个人正当权益?”
蔡延庆突然偏头看向一旁的主簿卓群问道:“卓主簿如何看这法制之法?”
方才宴席上,主簿卓群也在一旁陪着。
卓群沉吟少许,“这法制之法听着确实有些道理,但下官不认为其具有可行性。”
神情还颇有一丝不屑,好似说,这话就像似他们这些小孩说得,经受过岁月洗礼的成年人应该不会讲出这些话来。
蔡延庆稍稍点头:“与我的看法一样。”
其实他们都是那种传统儒法思想,就是严法仁政,用仁政去调和严法,避免秦国的下场,但如果是仁法仁政,官府就会缺乏威信,反而做不成事。
这也是儒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因为不信,才被迫儒法合一。
他们对法制之法的感觉就是,不切实际。
卓群道:“知府打算如何应对?”
蔡延庆摇摇头道:“他们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我们还是尽量不要掺和这事,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还是能帮着稳定河中府,也不至于令河中府又陷入混乱中。”
卓群点头道:“下官也以为这是最好的应对之策,试问谁能放心将一府百姓交给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去折腾。”
正当这时,一个押司入得堂内,“启禀知府,今日城内已经发生好几回抢劫。”
蔡延庆皱眉道:“可有抓到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