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大宋河山 > 第185章 琵琶引

第185章 琵琶引(1 / 2)

这期间,东京再迎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的清明节并非后世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三日,通常东京城里将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做为大寒食。大寒食的前一天叫做“炊熟”,人们用白面制作飞燕形的枣,再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头上,叫做“子推燕”。家中有十五岁女孩的,大多都会在这一天将头发束起来。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他,在介子推死日禁火煮食,只吃冷食,后人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汴京放假五日至七日。寒食,冬至与元旦为宋代三大节。

寒食断火三天。庆历中,汴京富家庖厨灭火者三日,各于密室中烹炮尔。元丰初年,镇阳、太原禁火甚严,如有犯者,闾里记其姓名。犯者家长判半年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寒食节前,宋人有家家折柳插门的习俗,江淮之间尤盛。

因寒食三日,家庭主妇比较清闲,故民间谚语说:懒妇思寒食,馋妇思正月。

寒食节的第三天,就是清明节了。凡是新坟都要在这一天祭扫。因此在这一天,京城里的人们都纷纷前往郊外扫墓。而皇宫之中,早在半个月前就安排人手准备车马,皇家宗室以及南班官等近亲子弟们,也分别被派遣前往各陵墓进行祭祀。随从之人全都穿着紫色长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头,这些全都由官府统一配发。

清明节当天,宫中还要派出车马,前往奉先寺和道者院,祭祀各宫嫔的坟墓。祭祀的车队全都是青色的车幔,铜饰的车身,锦绣的横额,珍珠的垂帘,一对宫扇遮挡,还有两排纱笼在前面引导。老百姓会在各处城门驻足观看,使得道路拥挤堵塞。那卖纸马的店铺,都在当街用祭祀用品摆放成楼阁的形状,以供人观看和购买。郊外四野像城中的集市一样,非常热闹。那些祭祀扫墓的人,往往就坐在绿树下面,或者田园之间,摆放上杯盘果品,相互祝告。京城里的那些歌舞艺人,遍布在各个园亭之中,到日暮时分才返城。各自携带着枣、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等,这些叫做“门外士仪”。出城的轿子都用柳枝和杂花装饰在轿顶上,四边垂下来,将轿门遮掩起来。

从寒食节开始的三天内,城里的人们都会出城上坟,但要数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那天人最多。节日期间,集市上卖的吃食有稠饧、麦糕、乳烙、乳饼等。傍晚时分,人们才慢慢地步入城门,斜阳辉映着御道两旁的杨柳,人们乘着醉意回到自家院中,明月的清光洒在庭院满树洁白的梨花上。各级军士及侍卫,各自排列成整齐的队伍,骑马奏乐,四处游玩,这叫做“摔脚”。所有队伍都是旗帜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这又是京城里的另一道独特景观了。

王家祖坟在临川和江宁,东京并无亲人墓园,倒是不用上坟扫墓,但正好可以出城踏春,赏景看人,其乐融融。

城外山峦染绿、河水泛蓝,桃李斗艳,杨柳依依,来往车马粼粼,游人如织,端的是承平盛世、山河锦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言如此,却未必如是。为祖先亲人上坟祭奠,寄托哀思、追忆往昔是有的,但这日更多的却是亲友相聚的欣慰,藉由话谈逝者的点滴增进生者的情谊。但也有例外,如“吊柳七”。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慢词鼻祖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以后的许多年清明都是如此。相沿成习,被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由是沦落贫窘。终老无子,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枣阳县花山。既出郊原,有浪子数人戏曰:“这大伯做鬼也爱打哄。”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

这风气渐渐演变到了民间,许多市民也都参与到祭扫的队伍中来了。

东京郊外,乐安原上,从此生出了“祭风流冢”的盛景。

不过,柳永墓并无定论,有葬湖北枣阳花山说、卒京口葬北固山或银山说、葬仪征说,便连东京城外亦有他的衣冠冢。

王棣一行踩着春阳光,停停走走,到了城西郊外的乐安原。

春暖花开,此处多是衣着单薄的素衣女郎,手捧琵琶、盘坐抚琴、倚柳弄箫,丝竹管弦之乐多有追忆哀怨之思。

柳七衣冠冢前更是或坐或立拥了一大群人,歌乐声高低夹杂,很是嘈杂。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