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为地方知县,这算是最丰盛的了,知县的俸禄不高,不能与这些地方富绅做生意的人相比较。
这些做生意的人,一顿吃上千两银子都不眨眼的,可当官的,勤勤勉勉一年恐怕也未必落得下这么多。
偏生李三福是那种不拘小节的,以前穷的时候一顿饱饭就满足,如今富足了,也同样只要一顿饱饭即可,吃什么都成。
这样的他,反而让傅知县产生了好感,反观这些吃惯山珍海味的地方官员,却有些做作了。
吃过饭后,赵昴忽然提及李三福最近的学识,于是几人一起哄,便有人提议让李三福写下一首诗出来。
李三福皱眉,他哪会写诗。
赵昴心想着当着这么多的人,总归也得说上两句,不然不好下台。
哪知李三福这一人特别的务实,直接两手一摊,说道:“诗词是不懂的,不过我可以与你们谈谈兵法。”
这个说起来,跟在靖王身边,学到了不少。
在场的地方官员听了,不免有些轻视,傅知县却没有,说道:“文举考试,讲究诗词赋,但是武举考试,重在兵法。”
“诗词不能打仗,文人墨客难上战场,各司其职,各有其长,三福兄弟不错,既如此,不如三福兄弟献一副墨宝,如何。”
傅知县看着众人,尤其是赵昴,他们可是同村人,他提出做诗的意见耐人寻味。
赵昴只好尴尬的笑了。
于是准备了文房四宝,李三福想了想,题起字来。
就四个字,“天道酬勤”。
字迹虽没有惊艳之处,可是他一个庄户出身,才学识字没多久,能写得如此工整有气势,已经很不错了。
傅知县也很满意。
一旁的赵昴却是惊了一跳,他以为李三福拜了靖王为师,就是走后门,进入武举终试,没想他真的学了一些知识的,竟然短短时间练得了一手好字。
这与赵昴以前看到的大粗人李三福完全不同了,不,自打他娶了媳妇后,他就彻底改变了,连性子都变了。
以前在村里不着调的人,没想还是整个村里最有出息的人,赵昴这几年在城里过得风声水起,又在县衙里当值,多少有些骄傲。
看李三福一家,他们不过只是种田罢了,但现在他的傲气在他面前没了,人家娶了个会赚钱的媳妇,自己也不差,一直在勤奋的读书。
走不了文举便走武举,想赵昴学了十几年的书,到头来不过只是个童生,连个秀才身份都没有,而他们武举乡试一过,一但得了魁首,可就是当地的举人出身了。
虽说与文举的举人不同,地位也没有这么高,但是说起来,也是一方举人老爷。
赵昴不敢再轻视李三福,傅知县却是聪明,一脸欢喜的让身边下人将李三福的墨宝装裱起来,说是挂书房去。
底下地方官员见了,仍旧不以为意。
只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多年后的他们再回想起今天这一幕,肠子都悔青了,一副简单的墨宝却救下了整个家族,那个时候,谁能想到眼前李三福会有多大的造化。
从知县府出来,是赵昴送出来的,李三福看着赵昴恭敬的样子,里头透着几份真假,他是一目了然。
李三福在马车边停下,朝赵昴看了一眼,说道:“昴兄,怎么说咱们也是同村人,我不知道我李三福是什么时候说话不到位,得罪昴兄了。”
李三福这人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练武的人,最讨厌拐弯抹角。
赵昴听到这话,心头微微一惊,一脸含笑的说道:“看三福兄说的,没有这样的事。”
李三福淡淡地笑了笑,看了赵昴一眼,上了马车。
马车离去,赵昴站在那儿,双眸微微一眯,心头不免有些不甘心。
赵昴是怎么发达起来的,他不是不记得,也领这对夫妻的情义,只是多年过去,赵昴混得越来越好,他如今的一切也是自己的努力。
只是他这么努力了,仍旧不及这对夫妻,心头便有些不好受了。
李三福一回到李府后,白锦察觉丈夫有些心情不好。李三福看到桌上摆着的请帖,说道:“媳妇儿,其他的帖子都退了吧,我不想参加了。”
“我瞧着我不是应付这些的料,这六年在陵城里过得逍遥自在的不好,不讲究这些乱七八糟的礼节。”
白锦听了,含笑上前在他身边坐下,温声问道:“可是在知县府上出了什么事儿?”
李三福也不瞒着,就将整件事说开了,他写四个字,听到这些人文绉绉的赞美,他不自在,他知道自己的字迹只能算工整,真有这么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