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三娘还是松了口,她看着孙春兰的眼睛的时候终究是心软了。 当初只喊了铃兰前去那戒毒之地帮忙,一是李三娘确实是忙的不可开交需要帮手; 二么,是李三娘的考量之中也是有因为铃兰出身莳花楼,自身见识不小还能守住本心,让铃兰帮她管理那些花楼出身的女娘,行事管理上能便宜不少。 至于叫上姚青青的理由,就像李三娘对孙春兰所说的一样,头一个就是姚青青是个已婚育的妇人了; 再就是因着姚青青有想要进一步的心,且她的郞婿不反对。 这会子面对眼中又要沁出泪来的孙春兰,李三娘在心中踌躇半晌儿还是点了头。 “你先别光顾着高兴,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孙春兰收了嘴边的笑,她老老实实的端坐着,赶紧对着李三娘点点头:“先生,尽管说,我都听着。” 李三娘抬手点了点孙春兰的额头,笑了一下后还是肃着脸对孙春兰说:“头一个,我若是把你叫去戒毒之地,跟在我身边的话,你就得明白,这不是玩笑事。 我叫人进去,是要通过太医署的郎官的许可的。 少说,我还得需要在那戒毒之地呆上半年。 我叫了你进去,你就要做好准备,往后半年里头,不论你面对怎样的困难,你都得把这份儿活计做完。 你放心,圣人是给咱们拨了银钱的,每一旬还可休假一日。” 孙稳婆瞅着这个空挡,她来回搓着手插话道:“哪里能要工钱来? 春兰能跟着三娘子学本事,三娘子连束脩都不要,我们哪里还能跟着要钱? 三娘子,春兰的那份儿工钱阖该都给三娘子才是!” 李三娘转过头去对着孙稳婆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否定她的话,当然了也没有表示同意。 安抚过了心情激动的孙稳婆,李三娘回过头继续对着孙春兰说:“其次,春兰,你要明白你以尚未及笄的女娘身份跟着我去那等地儿来,就注定要承受来自外界他人的闲言碎语。 到时候,难听的话,该是什么都有的。 你得坚定本心,能守着住向学之心,承受得住压力来才是。” 其实李三娘最担心的这一点对孙春兰的影响,完全就是她的“自以为是”了。 孙春兰伸手握住了李三娘的手掌,她郑重的对着李三娘点点头。 “先生,你放心吧。 我当真是想好了的,我真的没有先生想的那般脆弱!” 李三娘她忘了孙春兰是从幼时就被发现是石女了,她是自小就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同男子婚嫁,不可能生育了的。 她明白自己不会像自己的阿娘一般成为母亲,她知道自己和其他的小女娘是不同的。 虽然她身上的事只是孙家人自己知晓,但那等来自父母亲人的异样的疼惜态度和目光,仍旧是让孙春兰深深明白了自己的不一样来。 “我自小就明白自己的不同之处,先生,我心中没有灿烂花海,但有一棵努力生长的小树。 为了成为同先生一般的女医师,我定会用心用力向学生学习一切!” 至此,待得李三娘再次回到京郊戒毒之地当值的时候,她就同宁医正提了申请,如此就把姚青青和孙春兰一块儿叫来了这里。 李三娘为铃兰、姚青青、孙春兰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表,也分了阶段,好针对她们不一样的知识水平来进行教学。 医师这个行当从来都是以实践为主的,在这戒毒之地里头,现下已经有了上百女娘,各个年龄段不同病症的应有尽有。 当真是给李三娘的整体教学带来了非常好的教学材料,就在这一日日的充实而忙碌的工作之中,时间一步步走到了端五。 虽然是端五,阖该给人休假的。 但是这戒毒之地还是留了人来,毕竟这些病人不可能放任不管。 是姚青青主动提了自己留下当值的。 “我家婆母上月就带了孩子们去咸阳探望刚生了孩子的小姑去了,是要住上个把月的,端五也是要在咸阳度过了。 我家郞婿忙着打理铺子来,如此我这休假与否都不妨碍的。” 姚青青这般说了后,李三娘也就应了她,把她的名字报了上去。 但是,李三娘还是对姚青青说:“这次麻烦你了,你放心,待得端五过后,下一次你旬休时多休一日,补了这天你当值。” 如此,端五的前一日晚上,李三娘就和秋香收拾了包袱,带着铃兰、孙春兰出了这戒毒之地,上了老十的马车往长安城回。 先是把孙春兰送回了家,看着孙稳婆和孙母好好的把孙春兰领了回去后,李三娘他们才一路买一路往李家回。 小平安这段时日都是呆在李家的,由李母和李大嫂轮流带着,当然了,多是李大嫂带着的,用李大嫂的话就是:“我本就要照看小六郎的,一个是看,两个也是看,无妨的。 一块儿带着,他们也能做个伴儿。” 所以,铃兰就跟着李三娘并秋香一块儿回了李家来。 众人回到了李家的时候,正正赶了巧,李二兄正拿着刚送回来的来自李大郎的家信同众人读。 “......因此,儿估摸着该是立秋之时,大军就会返回长安受赏了。” 读到这儿,李二兄停了下来,就听李母双手合十对着上空念叨了一句后,李母就高兴的看着身旁抱着小六郎的李大嫂笑了笑:“好了,这下好了,有了虎头的准信儿,咱们也算是有了盼头。” 李大嫂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光是听着这信里说的话,鼻子就酸了,她不敢想去了边城拼前程的李大郎得是在这一年多的功夫里糟了多少罪。 “哎,哎,快回来了,要回来了。” 嘴里来回说着这两句话的李大嫂终究是没忍住,眼角流了泪下来,她赶紧低下头抬起手背去擦。 李二兄见状赶紧就着李大郎的信往下继续读:“......打了招呼,说是要来。 到时该是姑母家的郭三郎并郭四郎前来长安探亲的了。 ......郭三郎不通武艺,是一直养在在姑母娘家那边,是个读书人。 郭四郎乃是幼子,比我小上两岁,最是调皮可爱,与咱家四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