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不咸鱼怎么做王上 > 第五十八章 拜师

第五十八章 拜师(1 / 1)

“国瑞拜见先生。”孙国瑞听从长妃的吩咐,跪下身子磕了一个有一丢丢声音的头以及两个....没有声响的头。 真不是孙国瑞不听话,这玩意儿谁磕谁知道,是真的疼啊。 一套动作流利的做完,老头的脸色已经黑了一半。 我感受到了侮辱,迎接毁灭吧。 这时,他身旁的长妃取来稻种,双手呈放于前。 这位长妃算是孙国瑞的监护人,代替已故的黄妃看护孙国瑞的饮食起居以及学业上的方方面面。 说说监护,其实连个保姆也不如,按照大梁的制度来说,长妃并不是得到了个继子,而是来了个大爷。 打不得,那不得,万事得好生伺候,如果皇子在她的监护下出了任何差错,倒霉的第一个就是她。 皇子可是帝后的儿子,跟她这种嫔妃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得比。 不说是她,就算黄妃在世也没有两位皇子的身份尊贵。 唯一让长妃略感庆幸的是孙国瑞的性格暗弱,与之相处起来也没有想象中的难堪。 一年下来相处的也算是融洽。 也仅此而已了,毕竟孙国瑞正是上学的年纪,大多时间都在学宫之中度过。 但这不代表长妃不想亲近孙国瑞,她膝下无子,孙国瑞可是她唯一的依靠。 只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特殊,长妃不能直接倒向孙国瑞,所以一听梁帝要为孙国瑞择授业先生,长妃比谁都积极。 能不能摆脱目前的处境,可全靠眼下这个机会了。 老者接过长妃手中的稻种,随后取出一件木盒,将其交于长妃。 长妃顿时受宠若惊,“先生,使不得。” “你既为皇子监护,当然使得。”老者的语气很平淡,却透露着一种不庸置疑的味道。 “贱妃多谢先生。” 长妃内心激动无比,接过木盒的手隐隐有些发抖。 她来此为了什么,不就是因为这一份礼吗。 在宫中,无子嗣的妃子就比宫女好一线,可谓处处受气,但她没办法,这就是命。 谁让肚子不争气,明明被皇帝临幸过却没一点儿反应。 而眼下,命运的转折点来了。 别看仅仅只是老者的一个举动,却足够让她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原先的处处受气处处窝囊,到支棱起来,只需要老者这一个举动。 当然,老者不能让他怀上皇嗣,可却能让她借用皇子的势力。 老者是国瑞的授业先生,位于五尊之列,他的话除了其余四尊以外,没有人能够反驳。 这是天玄上古之时便流传下来的礼,深入骨髓的礼。 是由上古先贤提出教化世人的礼,五尊分别为天地君亲师。 天,即为空中的三阳,就是目前三大皇朝手中掌握的这三颗太阳。 地,即为脚下的黄土,是生育万物汲养万物的摇篮。 君,即为统御的圣君,是天地的化身,庇佑着天玄土地的安宁。 亲,即为生养的父母,是生命诞生的源头,皮肉发肤,骨髓血液都由父母恩赐。 师,即为授业的先生,是前行路上的眼睛,授予学识,明辨事理。 可想而知,授业先生的地位是多么超然。 在圣秦之时,授业先生与皇令相左之时,即便皇帝也挑不出对错,只能以势压人。 长妃颤抖的伸出双手从老者手中接过木盒,她没有打开,但她知道里面装的是一株稻穗。 这本应该是由老者交于皇帝或者皇后的,现在却被交给了她。 这说明在授业先生看来,长妃哪怕不是孙国瑞的母亲却也能代替母亲的事情。 长妃如何能不激动。 这个举动相当于让长妃代替了黄妃的位置,虽然她依然是孙国瑞的姨娘,但现在长妃的这个姨娘跟黄妃那个姨娘的含金量是一样的了。 机会在眼前,哪有不把握住的道理。 老者见长妃从自己手中接过稻穗,欣慰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须。 有野心,有智慧,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从现在开始,长妃等于与皇后撕破脸了,这说明她将彻底倒向孙国瑞。 别看长妃平时是个受气包,可现在,时代变了。 孙国瑞就是她的底气。 虽然皇后依旧是孙国瑞的“亲娘”,但她背后的长孙一家却有了足够的名义参与进储位的风波之中来。 到时候,还指不定谁给谁看脸色呢。 长妃心底激动异常,忍不住对着老者开口问道,“先生,最近宫里宫外常有风言风语说殿下要封藩了,可是真的?” 老者脸色一冷,看向长妃。 长妃顿时察觉自己失言,连忙开口告罪。 “你既为皇子监护,只管照顾好皇子起居便是,其余的勿须多言。” 孙国瑞一脸茫然的看着长妃与老者,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东西。 不过简凭几句交谈,孙国瑞就肯定了一点,他这个授业先生不简单,能够直接甩嫔妃脸色的先生满大街都是,但敢落皇后脸面的先生,绝对是稀有物种。 更何况,长妃代受,这可是直接把手插入了皇权之中,十有八九是皇帝的意思。 “贱妃明白了。”长妃连连称是,随后便起身告退。 老者满意的点了点头,捋了捋自己那花白稀疏的胡须,随后对着身前的孙国瑞道,“你二人入座吧。” 孙国瑞左看看,右瞧瞧,也没见屋里有椅子,不由得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老者。 老者剩下的半张脸也黑了,用手指了指身侧的两块圆形蒲团。 从坐着上课到跪着上课,生活水平是肉眼可见的下滑。 不过他也没多说,而是学着老者的模样盘坐在蒲团上。

最新小说: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宋国崛起 黑山鹰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 北宋:我成了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