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太阳与雄狮 > 第二十四章 伊葡和谈的前奏

第二十四章 伊葡和谈的前奏(1 / 1)

对于旅行者的游记来说,伊斯法罕的兽苑、运动场、剧院和花园等公共娱乐设施足以拿出来单开一章,先是感叹一下数量和规模,再挑典型欣赏其内部的精致,最后称赞伊朗市民遥遥领先的生活质量以及万王之王对臣民的关心。 见到如此之多的奇珍异兽,让葡萄牙间谍从另一角度感受到敌国的富强。然而,这不过是伊朗帝国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罢了。 自果阿海战的消息传至里斯本后,曼努埃尔就将半道杀出的萨法维而非窃据圣地的马穆鲁克视为头号大敌,紧接着就从葡萄牙宫廷之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负责打探有关信息——若非佩罗·德·科维良被强留在埃塞俄比亚当顾问,国王陛下还无需费心挑人。 即便不记在地中海上的漂泊和去圣地朝圣的时间,被用于萨法维境内的游历和调查的时间还是十分漫长。伪装成普通旅行者的间谍不仅在为宫廷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同时在为他的私人游记积攒素材,以便日后出版。 而他经过观察所积累下来的观点便是葡萄牙没有任何胜算,应当尽快求和,即便得到可靠的外援。他还听说马格里布的摩尔人已经派遣使者来到伊斯法罕请求觐见,接下来可以好好想象休达、乃至里斯本遭到波斯船队攻击的可怕情景。 “致最高贵的葡萄牙与阿尔加维国王、几内亚领主,曼努埃尔陛下。臣不得不再次恳切地建议您聆听这一关于当前这场战争的建议……” 他在旅馆房间内动笔写着新一份给里斯本的报告,继续用他的所见所闻渲染葡萄牙在这场战争中的必败前景,表示直接冲突死路一条,“除非他的敌人能取得一场伟大的胜利,迫使苏丹易卜拉欣减少对海洋的关注,否则其印度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曼努埃尔的态度已经有所动摇,当意大利银行家和商业、航海人才不再青睐里斯本时,葡萄牙宫廷就在考虑及时止损了:“其实非洲也挺赚钱的嘛,巴西不也潜力无穷么?” 在过去送回的报告中,他将萨法维各省份的基本状况简要地进行介绍,其中伊拉克被视为重点:“单是这一省——即由埃米尔委任统治的一片地区——的人口就远多于葡萄牙全国。” 深入伊朗高原后,报告中又称赞道:“与伊拉克这一被两条大河灌溉的肥沃平原不同,波斯的群山十分干旱,更甚于安达卢西亚,人口的分布不算稠密,很多地段崎岖难行,路途中有时一连数日才能通过绿洲获取质量不高的水,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可称作是天主的考验。然而正是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的强大和狡猾。比摩尔人更为勇敢、善战的突厥人居住在每一片可以用于放牧的山坡,所畜养的牛、羊、骆驼、马匹等牲畜不计其数。谷中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就能供波斯人开辟农田、建立村庄,波斯人用于灌溉的水利都修建得十分精巧,苏丹指派的水利官员、法官和清真寺的教士在各地都能够很好地组织水利的维护工作并公平地分配水源,使得地产产出足以养活本地的波斯人和突厥人,让苏丹单靠课税就能从耕地和牧场中聚敛到远多于葡萄牙的财富。” 具体的农业事务被一笔带过,间谍知道宫廷最感兴趣的还是行政管理,报告中认为波斯的衙门比葡萄牙的公正且高效,地方经济活跃、救济和治安成绩良好。唯一让他不解并排斥的就是新增的官吏考试:“波斯苏丹的错误显而易见,他不问出身地选派来自社会底层的流氓和奴隶而非高贵者充作官吏,这些品行不端、只唯上命的官员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十分有害。” 这可谓是十分低劣的误解,无论选官制度怎么改,在当前条件下,沙赫的选择范围还是限定在贵族、文吏家族、富商子弟、教士和自行出资培养的家奴和平民。 真正促使葡萄牙人坚定思想的则是铺满主要道路的硬化路面、伊斯法罕的富有和战胜奥斯曼后的阅兵仪式。 当被俘获的奥斯曼军械、人员和旗帜在广场上被展示时,当伊朗的步骑兵昂首挺胸地列队通过大道时,他和其他自欧洲来的观众都被这一武功折服了。 随后葡萄牙人继续旅行至霍尔木兹,根据所闻,那里是波斯的海贸中心和海军总部,他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坚固的海防工事和规模庞大的造船厂——体量差距足以让人绝望。本地的贸易已经被他抛诸脑后了,海军是控制海贸的前提,有印度的战绩在先,他并不怀疑波斯水兵的实力。 “尽管波斯的林木资源不算充裕,但他们依然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手段获取木材,霍尔木兹岛和海峡对岸的易卜拉欣沙赫港的船坞、工匠多如繁星,再加上巴士拉和印度诸港,所能见到的城市都有持续运作的军械作坊,波斯人能够制造和维护的船只远多于我国。在印度诉诸的一切武力都是将命运完全交给主的大无畏行为。” 记录下这一切,葡萄牙人旋即返回伊斯法罕,他准备与萨法维治下的各非穆斯林族群交流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 ………… 同样看好萨法维的不仅仅有旅居伊斯法罕的葡萄牙间谍,沙姆的一些马穆鲁克官员、权贵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借助马穆鲁克内部的宗派斗争,哈伊尔贝伊借机下场联合其他派系大力排挤、针对马利克派至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的亲信官员,双方将几乎所有精力用于内斗,内斗烈度的上升扩大了坎苏·高里与在野派系的裂痕,增强了沙姆地区的离心力。 依此良机,哈伊尔贝伊秘密串连阿勒颇、大马士革和黎巴嫩山的埃米尔,他挑选出不少对开罗并无忠诚可言的要员与之来往,适时拉拢,以便在未来需要时说服他们“反正”。 强化同僚与中央的对抗是一方面,同时他没有忽略下力气强化对下属的控制。借助截流的地方收入,哈伊尔扩张了麾下的私人武装和关系网,配合伊朗间谍渗透沙姆。在他看来,阿勒颇已经被经营成开罗无法插入的铁桶了。

最新小说: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宋国崛起 黑山鹰 山沟皇帝 史上最强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