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70万两军饷(1 / 1)

“两位大人不会愚蠢的以为殿下开设制举只是为了提高商人地位,给他们后代考试的机会吧?”工部尚书苏迎眼含几分嘲弄看着他俩出声。 两位大人直接气的倒仰,他们当然不会傻到以为皇帝唯一培养的女儿是个蠢货,只会将利益拱手让人,可谁又知道商户子孙参加科举之后会不会影响到他们世家的利益,他们怎能让步? 正准备上前继续与皇帝派的人辩论,可没想到户部尚书李魏这个老奸巨猾的人直接接上了话茬。 “还是说两位大人有把握解决军饷问题?” “我们正在讨论的不是制举的事宜吗?为什么和军饷又挂上了钩?”一位不明所以的大臣出言询问。 “去年,东北大旱,百姓收成极其不好,陛下为防止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故免除东北受灾严重地区两年田税,受灾轻微地区当年田税。可东北军,西北军需要军粮,便由户部进行采买,累计花费约三十万两,此外,陛下还派钦差大人前往东北赈灾,累计花费二十万两,……” 李魏拿出他随身携带的小算盘,一笔一笔的给朝会中的各位大臣算了个总账,最后得出今年军饷发放还需70万两。 听到这里,众位大臣都沉默了,心中的天平也隐隐的有了些倾斜。 因为这钱他们是真的拿不出来呀,可殿下又十分注重军队,绝不允许拖欠军队的军饷。 前几年一位大臣与兵部尚书范鞘同时申请三万两银子改善部门,国库银两不充裕,皇帝下旨将钱拨给了兵部。 这位大臣在下朝后嘀嘀咕咕的说了些酸言碎语,最后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皇帝二话不说,直接将他打包送到了军队让他感受月余士兵的艰苦。 士兵们一听说这位大臣看不起他们这些毛头小兵,觉得没有必要将钱花在他们身上,变着法的琢磨他。 这位大臣求爷爷告奶奶的请求皇帝将他调回来,后来陛下在殿下的劝说下,将人调了回来。 就当众人以为此事过去的时候,一有需要去军队跑腿的活,陛下就派这位大人去。每次去了还备受欺负,就这样熬了两年,这位大臣终于挺不住告老还乡了。 后来大臣们也就明白了,军队就是皇帝的底线,谁也碰不得。 前年,国库实在紧张,皇帝直接下令抄了两位贪官的家,一时间,京城各派人士战战兢兢,唯恐自己会是下一个被抄家的对象。 一时间,官员们都消停了不少,也不敢明着贪暗着抢了。 时到今日,他们便是不同意开设制举也不行啊,万一惹怒了殿下,把他们也抄了怎么办? 世家派暗搓搓的用眼神进行沟通,最后得到了统一的结论——同意殿下开设制举,但他们要将利益最大化。 一位大臣在自己顶头上司的眼神暗示中走出了大臣站立的行列道“微臣斗胆提出建议,可号召商户们捐钱捐物,为自己子孙换取考试的资格。” 终于有人提到点子上了,凌邵宁正了正身子问道, “这位爱卿认为,捐多少合适呢?” “……这,微臣还没想好,不知其他大人有何高见”这位大人可不敢说出准数,毕竟谁家没个做商人的兄弟呢。 说的多了,商户们拿出来肉疼,说的少了,又不一定凑得够七十万两军饷。 而商户们又不敢怨偿皇家,最后这锅还要自己背,他才不当这个出头鸟呢!

最新小说: 甄嬛传重生之陵容 红楼之韶光如梦 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 云音诀 遥望雪归处 穿越古代养家日常 穿越之拐个将军当保镖 逼婚失败,小可怜竟转身驱妖救人 小农女也嚣张 盛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