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打从娘胎里起,何朵就对贫穷有了深刻的感知。许娇兰早在女儿咿呀学语时就已经开始耳提面命地教导她“人穷志不穷”“行的正走的直”“知识改变命运”“长大以后光耀门楣”之类的话。等何朵再长大点的时候,逐渐开始明白,原来每天络绎登门的客人竟然都是讨债的债主。 债主们往往都是闲庭信步的来到家中,跟平日里饭后串门闲聊几乎没任何区别。何朵会微笑着乖巧地给客人奉上热茶,但和以前不同的是,客人们对她逢场寒暄的夸赞却越来越少。 如果父亲在家,就会给客人点上一支烟,主客两方各自抽着闷烟,好半天都不会有人说话。 如果家里只有母亲,母亲则会在寒暄之后一边继续收拾家务,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跟客人闲聊。 不论哪种场面,债主都是统一的沉默。或漫不经心、或面无表情、或时不时叹口气,像样连贯的话语却很少有。大多时候都是发呆般坐上个把小时,末了突然闷出一句: “给凑合上一点钱吧,这两天家里事多,等着钱花。” 或者:“这两天手头松快点了没?先给凑点钱。” 何胜军通常都不会搭话,而是木然地抽着烟。等客人的内心焦虑到七零八碎时,他才自言自语般低声说一句:“再等等吧。” 在何朵的印象里,父亲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沉默到客人自行离开。 由于经济过于拮据,何胜军更多时间都在各处煤矿上干活,白天在家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在何朵的印象中,大多数债主上门催款时,家里都是母亲在应对。很长一段时间里,何朵甚至以为父亲是故意躲出去的。 “唉,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我们这家里的光景,三个娃都要上学,他爸连学费都还没有交齐呢,这外面的活一天挣多少你也有数,哪里能凑到闲钱啊?他爸成天干活累的那样,再逼一步只怕就要累死了!” “我是真没钱,但凡是我有那么一毛两毛,肯定全都拿出来给你!唉,这日子,真的是不知道怎么熬。我这辈子真是没能投胎成男人,不然我也早跑出去挖矿还债去了!” “我这一天天过的没脸没皮的,连害臊的资格都没有了。要不是为了这三个娃,我肯定一口老鼠药就过去了!哪里像现在这般受苦!” 许娇兰和丈夫的反应不同,她通常会呜咽着倾诉自己无尽的苦楚,每每伤心之时甚至泪湿眼眶。 等何朵听逐渐明白了大人的话音,熟悉了这些场合后,只要一看到家里来人,她就会立刻警觉起来,以至于连端茶倒水都会有些愤慨。虽然欠债索要天经地义,她却依然忍不住会对来人怒目而视。作为一个毫无能力的小毛孩,她能做的也只有尽力在来人面前挺直腰板。 何许夫妇虽然连年小吵不断,但是自打小女儿出生后,激烈的吵架便已极为少见。只有那么一次,两人因为钱的事情发生争执。起先是许娇兰絮絮叨叨一直在说,何胜军始终不语。等许娇兰问得急了,何胜军突然一声咆哮,惹的许娇兰勃然大怒。两人吵的互不相让,何胜军一恼,甩手就是一只碗砸到了地上。 “咣!”一声清亮的破碎声响起。 “咣!”另一个清亮的破碎声响起。 许娇兰不甘示弱,毫不犹豫地拎起一个碗砸到了地上。 起初何朵对父母的争吵并不在意,这样的画面她早已见怪不怪。因此父母吵父母的,她只闷头慢慢地吃饭。等到两只碗纷纷砸到地上以后,她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她不知可以做些什么,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大哭,像其他家的孩子那样嚎啕大哭,她感觉这样应该能引起爸妈的注意力。 何老太太闻声赶来,夹在儿子儿媳中间,大声地斥责着儿子。 何朵兀自站在那里哭泣,她以为会有人过来抱抱她,安慰一下她,然而没有。 父母的争吵成功结束,奶奶劝架结束后便自行离开。何朵擦掉眼泪,独自侧躺到床上发呆,不一会儿便悠悠睡去。那时她六岁,悲伤不过一梦。 因为买不起肉,何家饭桌上常年只是馒头,面条,米汤和咸菜。红西乡的农民们一日三餐都以主食为主,菜只是个调味品。一家子好几口人,吃饭时一般只需炒一个热菜,再配两个咸菜便可。有时候四五个人甚至连一盘热菜都吃不完,这吃剩的菜便会留到下一顿,用蒸笼热一热继续端回饭桌上。如果还是没吃完,那就继续留到下下顿。炒菜的食材往往都是土豆、萝卜、白菜等可以长期囤放的蔬菜。只有夏天雨水充沛的时候,才能吃到地里长出来的茄子、豆角以及黄瓜和玉米等。 为了哄孩子们吃饭,许娇兰通常要变换多种方式烹饪同一个食材。比如萝卜丝用清炒、辣炒、凉拌就就可以变成三种不同的菜,萝卜丝炒鸡蛋、腌萝卜丝也是常用的手段。土豆的话就是酸辣土豆丝、酱油土豆丝、炒土豆片,或者炒土豆条等等。偶尔何胜军会买回来一条五花肉,许娇兰便会郑重其事地把肉分成四五段,用开水就着盐煮到三四分熟,之后放在橱柜里,冬天的话就放在院里的空缸中。这样处理过的肉存放时间会长一些,等需要时便会从中取出一块,切小片后配上辅菜一顿爆炒,那勾人的肉香立刻飘满整个小院。 以何家的经济实力,每周平均会有一到两次,餐桌上能够出现荤菜。这往往全家最兴奋、也最拘谨的时候。孩子们围坐在桌子边,一边拼命啃着馒头,一边双眼不离地瞅着盘里的十几片肉。 每一片肉含在嘴里,就能够一连吃下去好几口馒头。 不过没有人好意思一直夹肉吃。许娇兰便会把瘦肉挑出来,分别夹到孩子那一边,嘴里漫不经心地叨叨着,催促三个孩子吃。这也是孩子们最乖巧温顺听母亲话的时候。 肥肉向来不受孩子们的待见,那就由何胜军解决。有时候一大块肉里既有瘦肉又有肥肉,何朵就会小心地把瘦肉啃掉,剩下的肥肉夹给父亲。何胜军则毫不犹豫地吞下,承担着一力“对抗”肥肉的“艰巨”任务。 “妈,你也吃!” “我才不吃,看着就觉得腻味。” “我早吃腻了,做饭的时候光尝味儿就吃了好多。” 每每何朵规劝母亲吃肉时,许娇兰都会有各种理由推脱。何朵便放心地享受肉菜的美味。 家境的窘迫导致许娇兰每次添置吃食或衣物时都束手束脚,别的家庭主妇可以买到的东西,许娇兰往往要攒更长时间的钱。九十年代的红西乡,农民之间的贫富已经明显拉开,抛开最普通的大多数,极穷和极富之家便是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对象。 虽然何朵很爱爸妈,很为他们骄傲,依然不免在无意间被别人家新鲜的物件所触动。尤其是碰到别人家开饭的时候,即便她会马上识趣的跑开,但转身时余光瞥到别人家饭桌上丰盛吃食的一霎那,内心仍会不觉生出一分艳羡。 曾经屁颠屁颠跟在何胜军身后打杂的刘月生,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红西乡首富。刘月生俊逸洒脱、仪表堂堂,为人机敏善变,极具笼络人心的手腕,在他的精明经营下,财富以远超日进斗金的速度快速积累,让他多年来稳稳地坐着红西乡首富的宝座。 作为刘月生的小女儿,刘晓晨生来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刘晓晨天真烂漫,又锦衣玉食,被父亲像公主般保护在象牙塔里。何朵与她是儿时最要好的玩伴,几乎每天都会混在一起。两人按照各自的方式大相径庭地生活着,玩的却非常投机,穷爸爸富爸爸的概念在两个孩子身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我们不信他有钱走遍天下,我们只信有理走遍天下。” 许娇兰日复一日耳提面命地教导着女儿。 在母亲成功的教育下,何朵坚信学习可以改变一切,坚信未来属于努力的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足够努力,你们今天有的,终有一天我也会有,并且会更好!” 何朵牢记母亲的教诲。家境的贫寒不仅激发了她努力学习的拼劲儿,也塑造了她不卑不亢的乐观性格和韧性。 九六年的红西乡,家家户户看的普遍是十四寸的彩电,住的也是砖窑结合的平房,只有刘月生家盖起了村里唯一的三层小洋楼。任何一个人到了刘家,都会被那气派的真皮沙发、席梦思大床、欧式柜子、水晶大吊灯和三十四寸大彩电震惊不已。而那村里的第一台电冰箱,也成了人人惊叹的宝贝。刘家也是村里唯一一个自有锅炉的人家,气派的大院子里专门建了一个锅炉房,冬天自己烧煤供暖,不像其他家那样烧炕或者铁炉子,家里再也不用担心因取暖烧炭而导致煤烟呛鼻,而是常年干净利落。 刘月生家毫无疑问成为远近村民聚会的朝圣地。 如今的何胜军,由于连年欠债并且持续四处借钱,早已习惯把身段放低。他和其他人一样,多年来默默地尊刘月生为首。时间久了,刻意也好,顺其自然也罢,陈年旧事的影子似乎已经飘出了人们的脑海。何许夫妇偶尔会来刘家打牌追剧唠嗑,刘月生和媳妇倒也热情好客,何朵等小孩更不必说,来去自如。 这天何朵吃完饭,下意识地来到了刘晓晨家。本打算蹭蹭她家的大背头电视机看剧,不曾想刘晓晨家却大门紧闭。 “晓晨?”何朵轻轻喊了一声。 由于离得远,听不清里面是否有回应,便走上前好奇地从门缝里凑了上去,看看家里有没有人。 这一瞥,便看到刘晓晨一家正严肃地围坐在饭桌边,桌子上堆了十几个大塑料瓶,每个瓶子里都塞满了一块钱的硬币,而刘家一家正在聚精会神地数着钱。 何朵赶紧回转身子麻溜地离开,内心感慨无比:“这么多的钱,爸哪怕干一两年的活只怕都攒不到。” 与此同时,刘晓晨的声音若有若无地传了出来: “这五瓶给我哥,这五瓶给我。” 见多了贫富差距,何朵对此也慢慢免疫了。反正自己学习成绩好,虽然财富比不上别人,但学习上可没人敢跟她相比。这是她远近闻名的一大抓手,务必抓牢抓稳,不可松懈。天生记忆力好的何朵,学习方面向来是轻松驾驭,放假无聊之时还会偶尔代表老师去其他同学家辅导作业。 “晓晨家的钱,多到垃圾堆里都是。上一次田凤在她家门口的坡里翻方便面袋,竟然在一个火柴盒里翻出来了五块钱!”明子神秘兮兮地说道。 “真的假的?”何朵半信半疑。 “骗你干啥?嘿嘿,我昨天在他家看电视,出来时在门口的台子缝里,捡到了一块钱!你看!”明子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张被他抚摸了无数遍的人民币。 何朵恍然。她最清楚刘晓晨和她哥哥的性子,两人都是那种大大咧咧不记事的性格,光她自己都有好多次在刘家沙发缝或者玩具里看到零钱,更别说这些犄角旮旯了。 “龙龙和小泉子已经决定了,他们以后每天都要去刘晓晨家门口的垃圾堆里玩会儿,顺便找宝藏。”明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