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鲁国 > 第266章 大国、中国、小国?

第266章 大国、中国、小国?(1 / 1)

这是鲁成公的想法。 只是,鲁成公也好,鲁国的卿大夫们也好,他们最担心的是楚国肯定是要北上的。 到时如何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周旋,需要大量的智慧。 不过,大家认为,论起智慧,鲁国是有自信的。 到时,就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春秋江湖的情况一直很具体,对鲁国来讲,此时与晋国的关系是公开的亲密关系,是真正的兄弟加战友的关系。 晋国貌似对鲁国也很重视,春天时组织了包括鲁国在内的五国联军讨伐郑国,夏天时鲁成公赴晋国朝见。 到了冬天时,晋景公派上军帅荀庚赴鲁国聘问。 这个时候,卫国执政上卿孙良夫也正好在鲁国聘问。 这下好了,晋、卫两国卿大夫可谓是同时到达鲁国聘问,这对鲁国来讲是天大的事,让鲁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好几个等次。 两国卿大夫来鲁国聘问,理由差不多,都是重温此前的盟誓精神。 这个盟誓,当然都是两国要继续发扬同宗兄弟情谊,共同尊王攘夷之类的。 鲁成公当然不敢怠慢,一切按规定的外交程序走下来,结果却遇到了难题。 由于都要重温盟誓精神,那就得安排盟誓仪式。这个仪式就涉及到排序问题,即谁先盟誓的问题。 放在现在,大家也许只要各自在自己的盟誓文件上签上字即可。 大家都坐在一起,盟誓文件都是一式几份,有几份签几次字。 但放在春秋,那可不是这样的。 盟誓文件存在谁先签字的问题,用当时的话讲,就是谁先盟誓的问题。 两国前来聘问,虽然都是重温盟誓精神,但由于温的不是同一场盟誓,所以这次重温得安排两场盟誓。 一场是与卫国的盟誓,重温的是14年前即公元前602年春,卫国按照晋国的意思,为对付楚国,派执政上卿孙良夫赴鲁国举行过的盟誓,当时的鲁国国君是鲁宣公。 一场是与晋国的盟誓,重温的是2年前即公元前590年春,为对付齐国,鲁成公派臧孙许赴晋国的赤棘,与晋国国君晋景公举行的盟誓。 要安排两场盟誓。 但鲁国应该先举行的是与卫国孙良夫的盟誓,还是与晋国荀庚的盟誓呢? 谁先盟誓,即谁为尊! 次序问题,可不仅涉及国家脸面问题,一个不当,那就是直接爆发战争的重特大问题。 这个问题曾经在五十多年前引发过大事,即公元前639年,由宋国主持的孟地会盟中,宋国与楚国围绕着谁先盟誓引发一系列问题,最后爆发宋楚大战。 孙良夫是卫国国君以下的第一号大人物,荀庚是晋国国君以下的第三号大人物。 从卿大夫的排位上讲,貌似孙良夫应该先来。 晋国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而卫国仅仅是这个同盟圈的其中一分子。 从国家地位上讲,晋国远远比卫国尊贵,貌似是晋国先来。 需要重温与卫国人的盟誓,离现在是14年了。 而与晋国人的盟誓,离现在仅仅是2年,从时间上讲,貌似卫国先来。 而且,孙良夫与荀庚两人虽说是同一天到达鲁国的。 但从时辰上讲,孙良夫是上午到的,而荀庚是下午到的。 如果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貌似是卫国先来。 这事咋整? 鲁国人的智慧不是吹的,臧孙许出面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将列国诸侯划分成三等,分大国、中国、小国,将卿和大夫又各划分为三等,即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然后,将这三等国家的卿和大夫作了对比,就解决了问题。 具体就是,中国的上卿、中卿、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下卿、上大夫。 小国的上卿、中卿、下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上大夫、下大夫。 臧孙许还振振有词道:“主公,这是历古以来的制度。 如今,卫国相对于晋国,连中国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小国。 荀庚是大国的中卿,相当于中国的上卿,当然要比孙良夫这个小国的上卿地位要高。”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得先与晋国人盟誓,再轮到卫国人。 于是,公元前588年周历11月28日,鲁成公与晋国上军帅荀庚举行盟誓,重温了14年前的赤棘盟会精神。 第二天,即11月29日,鲁成公再与卫国执政上卿孙良夫举行盟誓,重温了两年前的两国会盟精神。 谁都没有意见,连卫国执政上卿孙良夫也没有意见。 其实,所谓大国、中国、小国,确实是存在的。但那是大周王朝成立之初,已经对所分封的各诸侯国予以了定性。 大国,指的是公爵、侯爵这样的诸侯国,如晋国、齐国、燕国、鲁国、卫国、宋国等。 中国指的是伯爵男爵子爵这样的诸侯国,如楚国、许国等。 小国则是指没有爵位的那些个附庸国,如一开始的秦国、邾国等。 但春秋走到了现在,那些原本意义上的大国,还有几个存在? 虢国、虞国等公爵级别的大国甚至都不复存在了。 而原本意义上的小国跃升为大国的也有,如秦国,从一介附庸晋升至伯爵。 国之大小,不再以爵位来区别,而是以国家综合实力来判别了。 于是,原本都属于大国系列的卫国、鲁国、陈国、蔡国等国,在具有超强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晋国、楚国、齐国等国面前,自觉将自己视为中国甚至小国。 鲁国之所以出现臧孙许这样的关于国之大小的区别言论,其实质意义就为了向晋国表示忠心,仅此而已。 显然,鲁国此时的外交政策,就是在明面上无论如何都要将晋国给抬上天去,尽管此时的晋国在综合实力上不如楚国。 只是,令鲁国人没有想到的是,晋国人貌似根本无视鲁国的这番表现。 在晋国人的眼里,一切唯利益是图,只要符合晋国利益的,就欢迎。 而鲁国这种高度重视一个盟誓礼仪的先后问题,晋国人根本不在乎。 既然不在乎,那就感受不到鲁国的良苦用心。 或者说,晋国习惯了被捧上天。 鲁成公满满以为,晋国应该会对此表示出心灵上的触动,从而对鲁国更加关心。 但结果呢? 很快,鲁国人就感受到了被鲁国视为至高无上的礼仪方面的东西,在晋国看来是根本不当成一回事。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