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打仗打大仗于军士们而言最怕还是死太多人败而无功,朝廷也是一样花钱多一些还可以挤出来,打败仗的政治后遗症更麻烦。
实际上之所以会有主战主和的纷争,并且这纷争并非一定是军人主战文人主和,那就是双方中主战看到的是战争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或改变形势,主和者担心钱财不足外失败后更麻烦。
还有如中原于草原二千多年来一直没什么长治久安办法,不论分化、和亲、互市、内附都是一时稳定,直到大明二百多年仍然不能根本解决。
所以摩托旅此时在漠南大胜换大明官员的处理办法大概率会让摩托旅将边缘的草原民族赶出几百里之外,或是将这当作威摄武器,再开放互市,谁还敢抢掠才让摩托旅去征讨谁。
可那两个办法都不够好,因为这些土地这时价值不大工业发展后就不一样了外,这些民族不纳入大明统治成为大明一分子,不给予他们安定富裕的生活,大明一旦衰弱或摩托旅威慑力下降历史仍然将回到原来状态。
只有将他们打散了安置并改游牧为定牧,改放任为设官管理,改自牧自食为与农耕区密集物资交换,这样才能让边缘地区长治久安稳定下来。
当然这办法只有穿越众才能想出来,这不是他们的政治智慧超过这个时代的精英,而是比他们更多几百年见识外,毛纺、肉奶等及铁路两者前可让草原产品为农耕区所需,后可以让双方物资交换低价高效。
正是如此穿越众制订的漠南战役方针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摩托旅的军事打击虽然重要,因为这里路程还近动员新军参与也来个大包围同样可以达到,但军事只是手段,让草原民族定居下来进行州县式管理,并让他们的经济与中原紧密挂勾才是目的。
正是如此漠南战役军事胜利多大不重要,将牧民们安居下来采用州县式管理,并让他们的生产活动与内地经济相连才重要外,其困难复杂程度实际上远超过了向海外移民。
这才是当时并不在意扩大战果,只收拢十万多人乃是试点性质让大明看到新办法,试验新模式外,也是向草原民族树立新榜样、提供新路子、看到新希望。
漠南战役后摩托旅投入的东北战役乃是如成熟的山果,到不了只能看它在那里吃不了,要吃传统军事手段代价不小,而摩托旅视林海雪原荒山野岭冰天雪地为春季郊游才轻易吃到,而且是因此战为军事威慑,商业安抚软硬两手都硬,一场战役不仅没什么伤亡经济上也未亏本。
摩托旅如此好用肯定是常用了,而且是大明四周除了东面为海其它三个方向的胡夷大多数不大服王化,只是之前的内乱已平,西北方面最为严重应优先解决。
只是漠南战役刚平,牧民定居州县化经一个秋冬磨合虽然稳定下来,但是他们仍然是住帐篷,各定居点的基本建设与水源也未完全解决。
这个时候摩托旅不论再打科尔沁,还是攻打察哈尔,或者是残元其他部落的时机远未成熟,只有等这里定居试验完成不仅让草原人看到新希望,而且官员人手与经验也有了,铁路建设也会逐渐完成。
喜欢跨界商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跨界商明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