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renmozhilu-momagongzi&bookmark=8"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周國,共有二十一座城,十九個郡,面積比起三十六城十二郡的豐國而言,要小上一些。
不過周國土地肥沃,氣候爽朗,適宜人羣居住。像豐國三十六城之一涼城那種荒僻之地,在周國幾乎是沒有的。
所以就算面積比起豐國有所不如,但是周國國強民富,整體實力卻比豐國還要強上一線。
周國的西北方,被十九郡之一中,面積最大的天元郡所佔據。
此郡之所以面積最大,是因爲此郡內大都是綿延的羣山,尚未被開墾出來,唯有幾個小鎮處在東南方。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進入天元郡後,一路向西行走,兩日後就能進入荒無人煙的山林。
山林中時而能聽到鳥鳴猿啼,時運不佳,還會碰到豹子黑熊這種猛獸。
而在天元郡最深處的地方,有一座猶如刀鋒一樣拔地而起的山脈。
此山三面都是筆直的懸崖,唯獨一面是陡峭的斜坡。
當山風吹散了山頂的雲霧,就會看到竹屋閣樓等建築,若隱若現。
而這裡,就是嵐山宗的宗門所在了。
深入羣山當中,地處懸崖之上,嵐山宗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易守難攻,得天獨厚,這也是當年這個宗門選址在此地的主要原因。
斜坡有一條陡峭的石階,從山下一直通向山頂。
順着石階向上行去,在半山腰就會看到一扇十餘丈寬的大門。
大門由三根天然形成的不規則石柱構成,兩根豎立,另外一根則平放在這兩根石柱的頂端,就像是一塊門匾,其上還龍飛鳳舞的雕刻着“嵐山宗”三個紅色大字。
進入嵐山宗的山門後,是一條青石鋪就的街道,一間間店鋪分佈在兩旁,可以看到不少人進進出出。
這些店鋪高矮不一,大小不同。有的是酒肆,有的是布莊,還有的是兵器鋪,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宛如一座小小的城池。普天之下,也只有嵐山宗這種大宗大派,能夠有這種浩大的建設了。
這一日,呂侯三人的身形,從石階下方顯現,向着山腰處的嵐山宗邁步而來,不多時三人就踏入了山門,步入了青石街道。
青石街的名字就叫青石街,這是嵐山宗唯一的一條街道,用做嵐山宗上上下下千餘人的宗門人士,交換購買各種物品。日常所需,都能夠在青石街找到,不用踏出這片羣山,去天元郡的其他城池換取。
青石街並不算長,前後只有百餘丈。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三人行走在街道上,不時就會有人面向呂侯躬身一禮,眼中盡是敬意。
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大都是三四十,甚至四五十歲,上了年紀的人。
至於那些數量更多的年輕人,則對呂侯三人視而不見,顯然是不認識。
對於這些人的恭敬行禮或者視而不見,呂侯始終目不斜視。很快三人就走完了青石街道,來到了一條五岔路口前。
三人沒有停留,順着最左側的道路繼續行走,當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之後,他們走上了一條修築在懸崖邊小徑。
小徑幾乎是貼着懸崖建造,右邊是雜草叢,而向着左側看去,就能看到一片綿延無邊的雲海,在雲海下方便是萬丈懸崖。
此地偏僻,沿途沒有什麼建築,三人行走了小半個時辰,終於來到了一處寬闊的平緩之地,在前方有一座孤零零的閣樓坐落着。
閣樓大門緊閉,唯有四個角上掛着的風鈴,不時碰撞會發出清脆悅耳之聲。
從石縫中鑽出來的嫩綠青苔能夠看出,此地應該有一段時間沒有人居住打理了。而此地就是呂侯師徒三人,在嵐山宗的居住修行之所。
到了此地後,北河走近閣樓,一把推門而開,掃視一圈沒有什麼異常後,便側過身來。
呂侯當先而行,踏入了其中。北河跟陌都兩人則跟他身後,並隨手關上了大門。
一時間閣樓又一次陷入了寂靜。
三人的居住之所算不上華麗高大,但勝在清淨,平日裡少有人會來。因爲呂侯是個不喜歡跟人打交道的人,故而纔會選擇此地。
踏入閣樓之後,陌都將身上扛着的巨大箱子,放在了正堂一側的一座石臺上,而北河則將背上的包裹取下,雙手呈上。
呂侯只看一眼,就伸出手向着北河雙手呈上的包裹隔空一抓。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這時奇異的一幕就出現了,只見隔着三尺的距離,北河手上的包裹竟然被呂侯吸了過去,牢牢抓在了掌心。
這一幕常人看到必然會驚掉大牙。
不過習武之人都知道,這是虛境武者才擁有的絕技,通過運轉體內的罡氣,使得掌心產生一股吸力。一些並不算重的東西,在一定距離下可以隔空攝來。
北河自打跟在呂侯身邊開始,就一直揹着這隻灰布包裹,可是十幾年來,他從來沒有將包裹打開過,更不知道其中是什麼東西。
他只知道這隻包裹對呂侯很重要,重要的程度遠遠超過他跟陌都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