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易的安排,徐庶与石韬不但没有半点异议与不满,反而非常认真且小心,在他们看来,这是李易给他们的一次考验,做的好,自然会被重用,做不好,将来多半就只能做一个刀笔小吏了。
他们自然不知道,李易虽然的确有着考教之意,但更多的还是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深浅,就算表现稍微差一点也没关系,毕竟没人生来就是天才,即便有着天才的资质,也得有合格的老师来培养才行。
现在李易已经事业起步,将徐庶石韬送出去求学,他耽误不起那几年的时间,身边虽然有个大儒,可蔡邕这种人吧,名气够大,人品也行,文化水平更是没的说,但他是纯粹的文人,适合搞精神文明建设,盛世也就罢了,在乱世中……
将徐庶石韬交给蔡邕,先不说蔡邕愿不愿意,李易自己都觉得浪费了。
所以,李易便只能自己琢磨如何培养徐庶与石韬了。
打发了两人离去,不一会,蔡邕求见,送来了李易叫他编写的那些段子,这次李易看过之后表示很满意,连声称赞蔡中郎果然不愧是当世第一大儒。
然后李易装作没看到蔡邕的黑脸,叫他再写两篇,分别是“李襄侯削发立誓”与“为民请命,李襄侯单骑匹马入荆州”。
饶是蔡邕来之前已经有所准备,可听到李易的话还是被他的无耻给打击到了,第一篇也就罢了,可第二篇,你这大活人还没迈进荆州地界呢,就迫不及待的先自己给自己吹捧上了。
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蔡邕虽然满心腹诽,但在李易允许他与蔡琰见上一面之后,也只能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蔡邕见蔡琰之前,李易却是先钻进了蔡琰的帐篷。
看到李易,蔡琰下意识的身子一缩,实在是这人太过霸道了,说话做事完全不管他们父女二人想法,这般不知贴心的男人,即便是有了搭救蔡邕的事情在前,又如何叫蔡琰生的出好感?
伏寿略显嗔怪的看了李易一眼,随即又无奈的拉着蔡琰的手,道:“姐姐莫要害怕,夫君他其实不坏的。”
这些天伏寿常常陪伴蔡琰,她已经认清楚现实,知道李易是不会放过蔡琰的,再加上李易最近又对貂蝉那个狐媚子格外宠爱,让她心中生出了强烈的危机感,便寻思着蔡琰左右是躲不掉,干脆提前把她拉到自己的阵营中算了。
为此,伏寿平日可没少为李易说好话,李易的种种光辉事迹统统被她搬了出来,就连貂蝉的例子也没放过,说是李易关了貂蝉三个月都没动过她一根指头,好叫蔡琰知道,李易其实是个内心很体贴的男人,是不会对她用强的。
不过,蔡琰此刻明显畏惧的态度,证明伏寿的那些苦口婆心显然是白费了。
“寿儿,我过两天,可能要再次离开一趟。”
李易也没刻意表现的对蔡琰太过热络,毕竟伏寿才是他的正牌老婆。
“夫君又要离开么?”
伏寿的语气稍显有些幽怨,虽然李易一直说她年纪小,不与她行夫妻之事,却也长长陪伴她,可最近李易来回奔走,两人相处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李易叹道:“先前去颍川是要拜访一位当世贤才,今次,却是出了些意外,难民的事情你也应当听说了,我既为一方郡守,便应该为一地百姓做主。”
旋即,李易将他要去襄阳的事情说了,听的蔡琰偷偷看了他好几次,似乎有些意外这坏人居然也是个爱民之人。
至于伏寿,一想到自家夫君要做如此危险之事,心都悬了起来,也顾不得蔡琰在场,主动攥住了李易的手,目光中满满都是不舍。
李易好一阵安慰,又说出了自己今天的目的,原来他想要伏寿,以及貂蝉邹蓉拿出一些布帛,送给那些逃难的女子。
对此,伏寿毫不犹豫的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她很清楚,这是在为自家夫君收取民心。
李易对伏寿的态度很满意,别看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但事情放到自己头上的时候,短视之人真的是比比皆是。
一直在旁沉默的蔡琰,忽然开口道:“我也可拿出一些积蓄,赠与那些难民……”
李易离开长安的时候,顺便把蔡邕的家也给搬空了,也保证不会侵占,落脚后就会还给蔡邕。
李易脸上露出笑容:“我家琰儿的心地当真……”
蔡琰性质柔和,却也受不得李易这般调戏,微怒道:“小女子与将军不熟,当不得如此称呼!”
李易呵呵一笑,对伏寿交代道:“琰儿的那份便与你们的一起送出去吧,嘿,你说外人会不会误会琰儿与我……咳咳,你说我是不是应该顺势便认了?”
见李易说话这般没羞没臊,蔡琰再也忍不住,涨红着脸大怒道:“你究竟要欺负我到几时?”
说罢,蔡琰便不管不顾的挥手向李易身上打去,伏寿见状连连娇呼不可,李易却是哈哈笑着张开怀抱不闪不躲,就蔡琰那点力气落在他身上,真不好说是谁在占便宜……
接下来的几天,李易一半时间都在“后宫”闹腾,另一半时间则用于在难民中来回走动,收揽民心。
很快,李易麾下聚拢的难民总数已经接近六千人,根据贾诩的估算,接下来难民数量还会增加,但对于李易需要的造势来说,六千人已经足够了。
于是,这六千人百姓接到了李易安排下来的一个任务,要他们在一块白布上按手印。
对于按手印的目的,也告诉了百姓,他们的新任太守,大汉左将军李李易李襄侯,要入襄阳为他们请命,只是李易人微言轻,担心说不动刘表,希望百姓给能他一份“万民书”!
百姓对此自然是千肯万肯了,之前刘表对他们的生死不闻不问,再看李易对他们是给吃给喝,还为他们削发发誓,这两相对比,当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按手印的时候也是够狠,好多人放着李易给的印泥不用,非得按上血手印不可。
很快,李易需要的万民书就准备好了,鬼知道六千人怎么就按出了两万多个手印,而且,李易更是放出风声,他收拢的难民已达十万众。
这一日,李易背着一个背囊,单人匹马冲出了大营,道路两旁难民见了,知道李易是要去襄阳,无不感激涕零,跪地为他们的李府君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