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祭坛怎么了?”听到界的叹息,凌瑀心中一动,不解地问道。对他而言,面前的祭坛虽然有些古怪,但是自己身为华夏修者,已经得到了石柱的认同,祭坛应该不会对自己发难才对!而且,在凌瑀心中,他认为此时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并非祭坛处的杀机,而是不知所踪的赤鬼等星海强者。他们这一次可谓倾巢而出,对华夏气运势在必得,如果自己与他们相遇,那才是真正的劫数。而界的担忧,让凌瑀一头雾水。
“这处祭坛共有九层,每一层都有八面,每一面都有阴爻和阳爻,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处祭坛应该是卜卦天机的神物。而凡是来到祭坛处的修者,恐怕都会被祭坛上的卦象左右命运。”界摇了摇头,叹道。
“嘎吱吱!”正当界对凌瑀解释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仿佛青石转动的声响从祭坛处传来。听到这声刺耳的响动,凌瑀眉头微皱,和御世天心一道,朝着身后的祭坛望去。祭坛上弥漫着圣洁光辉,绝对不简单。
当二人扭头之际,突然看到祭坛最顶层的玉石突然转动了起来。那层玉石直径约有一丈左右,起初当凌瑀和御世天心来到祭坛附近的时候,祭坛的九层玉石皆为阳爻在前。二十七道阳爻极为整齐,宛若被人刻在玉石祭坛上的纹路。可是如今当凌瑀扭头望向祭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祭坛处的每一层玉石都并非一座整体,而是由极为规则的九层玉石垒筑的。随着玉石的转动,原本正对着凌瑀的那层阳爻图纹开始发生变化。
在第一层玉石转动的时候,华夏气运中的九色神芒更加璀璨,一股至阳至纯的浩然之气震荡而出,仿佛可以照亮人们心中最为阴暗的邪念,将之净化。与此同时,第一层玉石也终于停止了转动。停止之后的玉石由三条阳爻的一面变为了两面,以凌瑀和御世天心所驻足的角度,正好可以看清八角形玉石的一处拐角和两个侧面。而那两个侧面的阴爻和阳爻也再次转化,从六道阳爻变成了三条阴爻和三条阳爻,卦象缓缓浮现。
在重新刻满阴爻和阳爻的另个侧面上,三条阴爻在左,三条阳爻在右。凌瑀望着重新定格的玉石,脸上浮现出一抹忧色。身为华夏修者,凌瑀知道华夏尚右,以右为尊,也就是说,这六条阴爻和阳爻所形成的卦象应该从右向左依次望去。三条阴爻为坤,三条阳爻为乾,若从右向左打量的话,正好是乾上坤下,此乃易数的六十四卦之一,天地否卦。凌瑀依稀记得,当初他跟随帝洵学习易数之时,在提到否卦的时候,帝洵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从卦象上说,天在地上,而天气上升,地气下沉,天地阴阳之气互不交融,万物生长不得畅通。所以,此卦对凌瑀来说绝对是大凶之象。
直到此时,凌瑀也终于明白了界话里的意思,难怪之前在转动的玉石刚刚停止的时候,界便眉头紧皱。此番卦象所示,确实不容乐观。再联想到赤鬼等人的诡异举动以及华夏正遭受的磨难,凌瑀不禁有些沮丧。
而就在凌瑀疑惑之际,祭坛上的第二层玉石也开始转动起来。随着第二层玉石的转动,华夏气运中的灵气再次外泄,无穷神韵仿佛创世之初的甘霖,自华夏气运中散发,最后洒向大地,将凌瑀和御世天心包裹。
凌瑀二人一边用心体悟华夏气运中的机缘福泽,一边凝神望向第二层玉石。他们知道,这祭坛上的九层玉石应该会显露出九卦,但是每一卦又是什么意思,还需仔细推敲。或许,祭坛会向凌瑀提示大世的征兆。
可是,就在凌瑀看到第二层玉石的卦象时,原本抱有希冀的内心再次沉寂。已经重新排列幻化而成的第二卦中共有两条阳爻,四条阴爻。右侧为一阳两阴,左侧为阴爻、阳爻和阴爻,此卦成形之时仿佛幻化出了青山险峻,怒海汹涌。右侧一阳爻,两阴爻为艮,左侧阴爻、阳爻、阴爻为坎。而在易数中,艮为山,坎为水,所以,此卦象便是易数中的山水蒙卦。下坎上艮,内水而外山,山下有水为险,暗喻前途险阻不明朗。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回想起帝洵说过的卦辞,凌瑀心情越发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