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吃食是秦子衿才买回来的,还算丰盛,今日吕氏掌勺,厨艺居然也不错,吃的杨炎还算满意。
下晌的时候秦槐东兄妹就过来了,之后便一直留到了傍晚,陪着杨炎说话,给杨炎讲这他们村里的新鲜事。
杨炎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就跟秦槐东称兄道弟了起来。
秦子衿不好打扰两个大老爷们儿联络感情,便拉了秦宝丽到一旁小声问道,“你哥今儿这么闲?不用下地么?”
她可记得此时庄稼正是快要成熟的季节,得随时防虫除草,干了还得灌水,只要家里有地的,大家都忙的很。
秦宝丽看着秦子衿无语应道,“我的姐,您可真是心大,名声还要不要了?我哥不过来,这外面人指不定怎么编排你们呢。”
秦子衿叹道,“这不是亲戚么,还有人说三道四?”
秦宝丽应道,“五姑奶奶无后的事儿村里人谁不知道,再说即便有亲缘,那也只是表亲,还是得避嫌。”
傍晚的时候杨炎自然是跟着秦槐东去了老秦家,有屋子住,还有新认识的兄弟,他自是不会选择窝在这里睡门板。
秦子衿也知道,大爷爷那边屋子宽敞,肯定能腾出来地方来给杨炎住,也不阻拦,只过去的时候,便趁机让杨炎带了不少的东西过去。
关于络子,秦子衿也没急着出新货,一个是余丽娘那边的彩绳还没送过来。
另一个,她个人的力量有限,也不愿意整日里困在家里编络子,她得想想如何扩大规模,减轻自己的负担。
还有一个问题,也因为杨炎的到来,被秦子衿提上了日程,那就是房子,这房子实在太破也太小了,她得重新修个宅子。
第二天起来,秦文氏见着秦子衿无所事事在院子里溜达,便好奇询问道,“不编络子了?”
秦子衿应道,“绳子还没送过来,暂时不编。”
秦文氏便道,“刚好,没事去你大伯家一趟,把蒸好的馒头包子送过去。”
这是秦子衿跟奶奶秦文氏商量好的,吃食尽量多做一些,时不时给大爷爷那边送去。
秦子衿觉得,即便是自己给了大伯母银子,她们恐怕也不会舍得花在吃食上,毕竟大爷爷那病还得药养着。
在不知不觉间,秦子衿自己都没发觉,她已经将秦家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大事小事都忍不住关心。
想着杨炎也不知道在那边怎么样,秦子衿便端着一筲箕还冒着热气的包子馒头往老秦家去了。
刚到了老秦家,便听见院子里传来了热闹的说笑声。
秦子衿推开院门也是吓了一跳,居然这么多人。
她本是知道大爷爷家人口多,但却甚少看到一下聚集这么多人。
大爷爷家三子两女,大伯家秦昌两子一女,秦子衿也算是最熟悉了。
秦子衿他爹顺了排行占了老二。
三叔秦盛娶了隔壁村赵婉,但因为赵婉是独女,三叔便过去做了上门女婿,生了三儿一女,加上二老,人口不少,存点银子还得送过来给爹买药,日子也过的紧巴巴。
小叔秦兴,夫妻二人常年在地主家做点工,今年甚至把十岁的儿子也带上了,只留了三岁的小女儿在家,给秦刘氏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