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若猜到了这一层,似他一样心机深沉的人,也差不多悟透了今天朝会的异样。
今天的朝会,很可能是寇相和官家唱的双黄!
“善。”
“寇卿不愧是三朝元老,此策颇为适宜。”
言谈间,李杰扫了一眼台下心思各异的百官。
如今,台下百官们多半也猜到了这是一出戏,李杰和寇准也知道百官们悟到了这一点。
但某些事一旦摆到了台面上,接下来的发展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阻止的了的。
这是默契,也是潜规则。
“然,内为此,外又为何?”
寇准隐约察觉到了几率炽热的目光,不过,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自然是早有准备。
时至今日,风浪越大,他的地位就越稳。
大宋只有一片天,只有一人能够呼风唤雨!
那人便是当今天子!
有陛下做后盾,再大的风浪,也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当然,前提是他不能有异心!
“臣以为,治外之法,当为开言路,启民智!”
“开言路,一为新科进士采风之权!”
“臣恳请陛下授权,新科进士当有越级上言之便,当然,越级上言,乃是非常之事。
如若遇到捕风捉影之人,臣建议由监司处置其诽谤之嫌!”
听到这里,朝中的言官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得是寇准提议广开言路,此前,新科进士虽然也有采风之兼任,但到底没有得到官方认证。
现在好了,寇准明确提出了此事,以后便有了合法性。
虽然新科进士的管辖权不可能归于御史台,但好歹也增加了一批言官群体,等于是多了一批潜在的盟友。
然而,喜归喜,寇准后面提到的限制,却是余韵悠长。
换句话来说,寇准剥夺了‘新生言官们’风闻奏事的权力!
御史台的御史们为何见人高三级?
归根结底,根子便是出在风闻奏事上。
抛开事实不谈,我想参你一本就参你一本,哪怕我没有证据,也没关系。
事后,若是查清所言为虚,风闻奏事者也不会因言获罪。
这等权力,可大可小。
也正因为如此,御史也就成了各自党派的喉舌,同时,御史名额也成了各方势力争抢的香饽饽。
当然,御史的权力大,选任的条件也很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得的。
大多数能当上御史的,都不会轻易滥用风闻奏事的权力。
一如核弹,发射之前的核弹,威力才是最大的。
滥用风闻奏事,只会提前损耗自身的公信力。
虽然御史们不会滥用风闻奏事权,但万一寇准提到的这条规则加到了他们身上。
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我可以不滥用,但我不能没有!
如果不是时机不合适,在场的御史们怕是会当庭直喷寇准。
寇准的这项建议,无异于是刨了他们的祖坟。
另一边,寇准自然知道这项建议会引发什么后果,但他不带怕的。
论刚?
遍数朝堂,也找不到比他更刚的人!
因此,寇准直接无视了那些吃人的目光,继续奏议。
“开言路之二,臣以为当扩大民间上奏的范围。”
“臣建议,于大宋三京十八路,增设登闻鼓院分院。”
‘呵呵。’
听到这一条,王钦若心中冷笑。
老家伙,图穷匕见了吧?
登闻鼓院的掌院是谁?
周起啊!
周起是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