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王此时一人正在他的大殿内,他正在想着的则是关于使节之事。
文庄王也知道两国使节会于午膳的时刻来到国内,刚好澹台商也可以与他们一同用膳,这也算是接见两国使节了。他在想着是否要在明天就直接使节?或许也应该先让两国使节在礼仪汇台歇息才是。到了第二天早晨的国议之时,再于议事堂内接见两国使节。
文庄王看到的是空余的大殿,这殿内并未放置太多的物件。正门是开着的,文庄王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致,其实王宫统领就在这大殿的附近,没有文庄王的准许,他自是不敢进入其中的。
此时的大殿外也开始下起了雨,文庄王一人坐于大殿内可以清楚的看到雨滴。也只有下雨的声音了,文庄王再也没听到别的什么声音,雨滴也越来越多了,文庄王觉得他很久都没有看到这样的雨滴了,他还记得小时候在王宫内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他喜欢看雨落到地面的情形,小时候的他会觉得这是神奇的,因为天上什么都没有,却能在地上看到积水。
同时文庄王也在心里想着:本王该如何劝说两国的使节?如果他们没有接受本王所提出的想法?是否会直接导致与这两国将不再来往?说不定文良王与武简王还会因此而产生怨恨,可是又如何才能让两王乐于接受庙堂的安排?也就是让庙堂派遣监国宰执!
按照文庄王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这两王是绝对不会轻易的改变想法,否则他们也不会直接派出使节来这里了,不过文庄王也会想到,这两位诸侯王应该是可以想到,他是不会同意与庙堂为敌的,既如此,为何两王还要这么做?就如他们都知道对方的想法,却又想着如何才能让对方接受不同的想法,可实际上都难以达成这一点。虽说是难以达成的,但也只能勉为其难了,这天下的事情历来都是艰难的,诸侯国之间是这样,庙堂之事同样也是如此。
诸侯王处事并不容易,而皇帝就要面对着更加复杂的局势了,不仅是各面对着诸侯国之事,还有那边境上的戎狄之事。
文庄王决定以利害关系来劝说两国使节,也希望使节能够在回国之后去传达他的想法,至少也要让文良王与武简王不能公开与庙堂作对,甚至于说想要争霸中原,然后再挑战庙堂之上的皇权。
文庄王想到或许他也可以派出使节,就像两国派出使节那样,反过来去游说文良王与武简王,同时文庄王也打算联合文易王,文礼王,因为他们并没有表示出要抵抗庙堂之令,文庄王是打算派出使节的。
但是文庄王又觉得此事并不妥帖,他还不能如此行事,毕竟文易王与文礼王也没有明确的表示出什么,如果此时冒然的向两国派出使节,反而会是一种不利的选择,既如此,文庄王也不打算派出任何的游说之客了,因为他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纵横家。
说不定他已经是一个纵横家了,只需要让两国派来的使节接受庙堂的指令即可,这两位使节也会成为游说之客,只不过是要让他们反过来去游说文良王与武简王。
在决定如何去做了之后,文庄王就在想着他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了,他此时想到或许可以让澹台宬来到王宫,来到这大殿之内,然后他可以询问澹台宬的想法,说不定澹台宬已经想到了具体的办法,也只需要让澹台宬来到此地即可。
可澹台宬是在澹台商的府内,这样做肯定是会让澹台商知道的,文庄王此刻并不想问计于澹台商,他知道澹台商可能并未想到些什么,反而是澹台宬或许会提出合理的办法。
只是文庄王在这之前并没有见过澹台宬,他觉得只是单独让澹台宬来到王宫不合礼仪,应该让澹台宬跟随澹台商一起来到王宫内才可。当然了,也要让宋哲一起来到这王宫之内。
文庄王觉得他似乎都能看到几人坐于这大殿内的身影了,澹台宬坐于他的左手边,宋哲坐于他的右手边,就如在议事堂内一样,至于说澹台宬,或许会立于他的前方,毕竟澹台宬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才可。
这其中也会有另一种可能,文庄王觉得此时的澹台宬也并没有想好该说些什么,到时候让几人来到这里也可能商议不出什么。
文庄王还想着是否要这么做?其实只要他一声令下,王宫统领就会立刻去宰执府以及吏首府传达指令,也只需要半个时辰,他就可以在这大殿内看到几人了。文庄王起身站了起来,他想在这大殿内走一走,顺便也做出一个决定。
文庄王之后走到了大殿的门口,他看到了雾蒙蒙的宫殿,这是他最为熟知的宫中景致了,而他有时也会期待着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因为他之前的许多决定就是看着这样的景致做出的,而且所做出的决定也大都是准确的,这似乎是成为了一种祥瑞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