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市只有一百万人,再增加一百万人口,整个城市规模也会提升一个档次。
而且,新增的一百万人,带动各行各业发展,便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同时,一个巨无霸级别的纺织厂,能够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对于平原市来说,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拥有订单的基础上。
如今中土世界,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很多行业,产能过剩。
以纺织为例,巅峰时期,纺织之都莞城,一年生产的产品,足够整个中土世界使用。
而其他城市的产能加起来,是莞城的十倍以上。
产能过剩,便造成了很多纺织厂接不到订单。
锦绣纺织厂还有政策支持,能够勉强度日,可是很多小型纺织厂因为接不到订单,被迫关闭。
无数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如今,吕环又要盲目扩大生产,在其他人看来,简直是作死。
“既然这么有本事,怎么不帮帮我们,我们两个车间,只能达到50%的生产效率,每天有一半的人没有活。你哪怕接收两千人,我们剩下的人也能好过一点!”王芳笑道。
“没有问题!”吕环直接答应下来。
“你愿意接受两千人?”赵琴一脸惊讶的问道。
“不是两千人!”吕环说道。
“哼,我就知道,象征性的招收几个人,还不够你显摆呢。什么为国为民,你都成大侠了。跟你说啊,少于一千人,就不用开口了,丢不起人!”王芳阴阳怪气的说道。
“既然只有50%的人有工作,我便接收五千人,这样,剩下的人也能赚更多的钱!”吕环脸色平静的说道。
此言一出,众人却是再次震惊。
“五千人,两个车间加起来便是一万人,吕环,你真的想好了?”当即,一位副车间主任问道。
“别开玩笑了,嘴上说说而已,她敢签合同吗?”赵琴笑道。
“吕环,不要开玩笑,我们在开会,你要对你说的话负责!”张朝阳怒道。
吕环闻言,却是笑道,“我当然能对我说的话负责,如果你们愿意,不要说五千人,即便八千人,我都愿意接收!”
三个车间,虽然同属锦绣纺织厂,可是平日里自负盈亏。
摆在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面前最大的问题,便是产能过剩。
第一车间经营情况更好,可是也只能满足50%的生产。
至于第二车间,情况更惨,不到40%。
她们做梦也想将自己的包袱推给别人,这样便能提高生产效率,女工的工资也会增加。
“好啊,我就给你八千人,不要后悔!”赵琴立即接过话来。
一万人,减去八千人,还剩下两千人。
这两千人,全力以赴生产,也能满足目前的订单。
由于两千人干了以前一万人的活,她们的工资也会成倍增长。
对于第二车间而言,也能节省开支。
少了八千人,各种福利便能节省一大笔钱,效益增加,赵琴的政绩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