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瓦伦里奥如此。
要知道11号台风刚过去没多久,浙东沿海的天气尚不稳定,云层厚不说,还伴随着雷雨等强对流天气。
若是固定翼飞机也就罢了,大不了升到一万米以上的高空,避开厚厚的积雨层,能安然飞上一段时间。
可旋翼飞机就没这个能力了,因为这类飞机最大的飞行高度也就是6000米左右,通常的任务高度都在1000米以下,在这个高度上,受到天气的影响极为的剧烈,基本上刮风下雨都能赶得上。
也正因为如此旋翼机对天气的情况要求特别高,特别是在风力不稳的情况下,因为多变的风向很容易造成旋翼飞行器的气动稳定性,稍好一些是操作不稳被迫返航,差一点儿的就是失速迫降,甚至因为风速骤变导致空中解体的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所以在通常的情况下,直升机等旋翼飞行器都要做好充分的气象准备才会执行飞行任务,就好比拉什号上的HH—65直升机,之所以敢去执行救援本国公民的任务,不是瓦伦里奥发疯,更不是耶伦头铁,而是基于拉什号舰载气象雷达,打前站的HU—25指挥巡逻机上搭载的气象探测器,亚太上空三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时的气象数据以及自二战以来域外某大国在东亚地区积累数十年的气象历史资料。
正是这些在直升机平台外看不见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气象中寻得一丝契机,这才让HH—65直升机有了执行任务的窗口。
可饶是如此,HH—65直升机也只敢裸机出行,不敢携带任何多余的东西,生怕遇到意外出现事故。
可东方某大国的直升机好似根本不在乎这些。
要知道距离长三角两百海里外的拉什号附近洋面的气象条件远好于内陆地区,毕竟11号台风刚刚登陆,气象条件十分紊乱,根本就比不了已经远离台风的洋面上。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东方某大国有域外某大国那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气象监测手段吗?就算有,一般的直升机敢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吊装?
要知道紊乱的风险吹动直升机下的吊装物,很容易造成上面的直升机重心不稳,尤其是在辽阔的洋面上,瞬时风力非常大,一旦把握不好就是个机毁人亡的下场。
如此常识性的东西东方某大国的救援部门难道不知道?
瓦伦里奥当然不觉得东方某大国的救援部门会犯这些常识性的错误。
既然如此,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东方某大国的救援部门对他们的直升机性能非常有信心,坚信它们能够完成救援环伺岛的任务。
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耶伦靠着卫星电话将环伺岛上的情况逐步的传递过来,瓦伦里奥很快就对东方某大国救援部门派遣的直升机有了大致了解。
机身非常紧凑,并且使用了极为罕见的差动式旋翼布局,由此取消了尾部螺旋桨,从而令机体更加轻盈稳定。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担任过舰载直升机飞行员的瓦伦里奥还是十分惊讶,没想到这款直升机这般另类的同时,性能会如此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