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表演还是上台演讲,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当第一个或者前几个,因为一开始的几个人所面对的裁判都是精力旺盛的,而越到后面审判标准就会有所下降,但是,在李治三人身上却是相反。
李治和柳之允他们写了一个晚上的点评,最后发现所有文章大同小异,而且他们还看到了底下的签名,当李治认出来这些都是当朝大臣后,眉头便死死皱在一起,最后索性将柳之允和章蒙的也拿过来自己写。
直到天蒙蒙亮,李治才把桌上的文章都看了个遍,写的点评更是一个比一个犀利。
杨晨起了个大早,发现李治眼下一片乌青,显然一晚没睡,再看桌面上摆着那么多的文章,他就知道李治是上了心的。
作为最终登上的皇子,李治未必就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没用。
杨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先让人去厨房做了米粥,随后才进了书房。
李治正在重新检阅文章,他发现这些文章华而不实,内容空洞且投机取巧,而更大的问题是纸上谈兵!
一个人有这个毛病就算了,可偏偏这么多文章里,有六成以上的人有这个毛病!
这些文官读书根本都只读了个皮毛!
就像农民不下地,却妄谈产量和品质,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李治一丝困意都没有,聚精会神的看着手里的文章和点评。
昨天还觉得写这些东西只会浪费时间,可现在看来,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文官文采斐然可一碰到他们不懂的领域,就像个小丑一样,非但不知错,还敢夸夸其谈嘲笑别人。
一个身穿绫罗绸缎,不知民间疾苦的人,凭什么去指点别人怎么做?
李治想到了自己,他从前读书只觉得读懂书上的道理就好,可往往在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才发现有些话说的容易,想要做到却很难,没有亲身经历过,就没有立场去指责别人。
若是他没有亲自参与过铁路铺设,他也不知道原来底层的匠人干的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他们甚至比农民还要凄苦些,他们明明付出了更多,可换来的却是匠人下九流的点评。
何其不公!
李治想的入神,连杨晨进来都没察觉到,直到一碗热乎乎的米粥端上来,才发现天亮了。
“师父,你怎么来了?”
杨晨正迷糊着,方才进来后李治没理他,他就眯着眼睛准备在睡会,刚有了睡意,李治就把他吵醒了。
揉了揉眼睛,又打了个哈欠,道:“看出什么来没有?”
李治顶着一双黑眼圈,白嫩的脸上满是凝重的神色:“师父,我发现朝中这些文官言过其实,他们享受着朝廷的俸禄,但是却不干实事也不提升自身能力,一个好好的为官之道满是机滑之语,偶有言辞恳切的,到最后也回归了一己私利,虽然这些都没有明言,但是我看的出来!”
说着,李治将手里的一份文章递给杨晨,连同他的点评也一并给了杨晨。
杨晨撇了眼最后一页,发现这人是姓陈,心道不会这么巧吧?
没看文章内容,杨晨看向李治的点评,一边说道:“何不食肉糜?这句骂的很到位啊,这些言官一向如此,为师同意你的观点。”
“还劫富济贫?这些家伙还真的敢想,侠以武乱禁的道理他们都忘了?依我看可以先富带动后富,只要将那群为富之人的良心和底线守住就行,用刀守,用枪守,甚至必要的时候,用你皇子皇孙的身份去守。”
李治一边听一边微微颔首。
杨晨把点评和文章放下,走到桌边拿起其他的来看。
一边看下去,别的没发现,李治骂人的水平倒是直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