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呢,太子怎样了,武王怎么样了?你把你的兄弟们怎么样了!”皇帝很虚弱,他连起身都做不到。
“父皇,您认为我会把他们怎么样?”信王问。
一时之间,两人都不说话,但两人相视的目光中,狂风骤雨。
一会,信王一笑:“父皇您放心,他们现在都很好。”
但皇帝一脸不信地看着他。
信王坐到他的身边来,说:“父皇,如今西北正大乱,二哥刚去西北,脚跟还没站稳呢,河西四郡就联合北牧、寿王还有诚王一起造反。二哥如今已与外面断了消息了,您若问我他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儿子还真的不知道。”
“太子呢,太子他在干嘛!为何不出兵救援?”
“太子要登基了!”信王说:“父皇,太子要登基了,明天就举行登基大典,河西被放弃了。”
说到这他很欢乐地笑了起来:“父皇,您最疼爱的一个儿子,与您最寄予厚望的一个儿子,现在,一个正处在水深火热生死不明之中,另一个却置兄弟的生死与边境安危于不顾正欢欢乐乐地准备登基呢。”
皇帝惊怒:“百官不劝谏吗?”
“父皇,百官中,还有哪些人不是太子的人呢?这不是父皇您一直给皇兄铺好的路吗?”
“应国公呢?”
“国公是有不同的声音,但他一个人,或者说就他那么几个食古不化的人能顶什么事呢?太子送给应国公一部《尚书》,他就只能无奈辞官了。”
《尚书》有言:大夫七十而致仕。
太子送国公《尚书》就是提醒国公,你已年过古稀,该致仕了。
这是太子让国公自已主动请辞的意思。
“七十而致仕”是太元律例之一。
若无特殊情况,太元的所有官员在位时的年纪不得超过七十岁。
“父皇,太元国现在正风起云涌。”信王坐在毯上,背靠着床,悠悠地说:“这一切都是您一手造成的,你的心里只有两个儿子,你还太贪心了,你想他们两个都好,你以为把他们分开了,他们就能各自精彩了吗?你以为把他们分开,就什么事都没了吗?”
“你呢。”皇帝问他:“你在这里面又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明天你的皇兄就登基了,你会做些什么?你今晚来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我来这里是为了告诉你,明天真正继承您的皇位的人不是太子,而是我。”
这时,他转头看向他的父皇,再次强调:“父皇,明天登基的人不是你最寄予厚望的太子,也不是你最宠爱、最宽容、最放纵的武王,而是你从不放在眼里的我。”
皇帝看着他:“你凭什么?”
他回望他,答:“凭实力。”
皇帝看着他不说话。
“你不相信对吗?”他说:“可惜儿臣现在实在没时间跟你解释清楚,因为我的实力,要全说出来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您若想知道,可以去问吴健,他会告诉你的,当然,你也可以去问母妃,如果她愿意向你坦白的话。”
“海渊和海靖还活着吗?若他们还活着,你让他们过来,你给我滚!”皇帝说。
“好。”信王说:“但儿臣还有点时间,儿臣想在滚之前,告诉您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关乎一件您十几年来都无法释怀的事。”
“说吧。”皇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