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daizhexitonglaidatang-nongjiayiguochu&bookmark=2188"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添加书签"/></a>
“他三婶,你家猪喂了吗?”
李隆基等人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吃馄饨的百姓们聊小家中的大事,喂猪。
“我家的四口猪送到集中养殖点喂养,你家的没送去?”
被称呼为三婶的妇人手上拿着一块肥皂,刚刚领的。
她办了个会员,交三十钱。
对方叫无忧匠行,在讲经论道的场地打广告。
顺便派人找百姓办理会员,三十钱。
百姓家中扎篱笆、修火灶、墙面抹灰、屋顶窜瓦……
皆可找无忧匠行的人,会员打八折,三日内办理送肥皂一块。
她就办一个,家中男人出去干活,她也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收拾房子,找人更利索。
价钱对方说好的,按照市价,不多要。
无忧匠行的人在衙门有备案,注册过信息,另外交一笔押金。
跟京兆府的三个工盟差不多,河南府也有工盟,但总有人不愿意进去,自己组队。
旁边的人看看她手上的肥皂:“怕他们喂不好,自己养着更放心。”
“自己养,雨水大了可不行,报纸上讲,明年开始,洛阳周围养殖户不准让粪水直接流入河中。
我家里的剩下的麦麸、稻糠全用来喂鸡,猪给别人照看,省心。
你想啊,他们按照杀猪时候的重量的一成收钱,他们不好好养,收到的钱就少。
何况他们答应,养死了要赔偿,按照平均成猪的价钱赔。
你不送去,到时候你家要修大粪池,连着人的一起装进去发酵。”
这个三婶讲着她的盘算,听上去好有道理。
“哦哦!回去我跟我家那口子说说,我家六头猪呢。”
这人说到六头猪的时候声音变大,有优越感。
换到以前河南府洛阳旁边的山村,有两头猪,就能娶个一般人家的闺女了。
当然现在不可能,人家那个闺女说不定自己养着四头猪和一百多只走山鸡,平日里干活,顺便看报纸、写养殖技术心得、算账。
两头猪想娶一个?你自己是猪吧?
旁边另一人听着,出声:“一会儿我回家,把家里的猪送去,要在猪耳朵上打个洞,拴上卡片。
听人说,京兆府周边的州府百姓自己家养,到了洛阳,怎么要集中?”
拿着肥皂的三婶:“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地一策、一方一法。”
“是是是,三婶有学问。”旁边的人听得不是很懂,讪笑着。
“没办法,不学怎么教娃儿?家里的老大老二在学堂不好好学,上旬考评,竟然齐齐掉出前五十名,一个五十一,一个五十二,唉!”
这三婶一脸愁苦之色,连连摇头。
周围的人看她,有人嘴动了动,终究没敢出声。
但有人不认识她:“哪个学堂?”
“县学,洛阳县的。”那个三婶语气平平地回答。
“原来是县……洛阳县?”问的人刚一听是县学,以为哪个小县的。
没想到是洛阳县,城里的,跟长安的长安县和万年县有什么区别?
洛阳县的县学五十来名?你唉声叹气的,你……不跟你说话了。
附近有的人不管人家孩子学习多么好,惦记把猪给交出去集中养殖。
相互招呼着,找小火车回家。
养猪跟养猪不同,自己家按照数量出猪食,别人集中养殖,拿走一成的费用。
自己家不出猪食,一个掏钱,另一个养好了后对方拿走九成。
最后一种不划算,自己需要买猪崽子,若自己家的母猪产崽,需要给别人小猪护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