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对方的言语,沐剑声在心里稍稍一合计,也是啊,今年已经是西元的1668年了,而朱元璋称帝是西元1368年,恰巧是整整的三百年了,那么他们这番行动的确是合乎礼仪且应当应份的。
不过那么多的王室宗亲,竟然。。。唉,难怪明王朝有今日之局,如此艰险的事情,竟然没有年轻一点的人挺身而出,却让年龄老大的辽王来这等危险之地,着实是人才凋零啊,所谓宗亲也多是些懦弱无能的豚犬之辈,大明朝真是气数已尽了。而且他们也太小看清廷的实力了吧,估计这次如果没有恰好遇见自己一行的救援,恐怕这几人多半就此玩完了,就算是以智化和冯锡范这般身手,也很难全身而退。
沐剑声想到这里,不由的对眼前的老人产生了些许敬佩,他这种主动赴险的精神,远远超过了其余那些王室的膏粱子弟,当下恭敬说道:“王爷如此高龄,尚且不畏艰险,让小子敬佩不已。”朱俨堃不以为意,呵呵笑着谦虚了几句。
如果没有沐剑声等人救援,在实际的发展中,最后是冯锡范和李世开二人拼死将受伤的辽王救了出去,而智化大师因为全力断后,和其余的随行之人全部战死。冯锡范后来幸运的达成突破,成为一名宗师巅峰级别的大高手,并且因为此番大功而高升,官运亨通;而李世开却因此落下了严重内伤,几年后最终不治身亡;至于这位朱俨堃,也因伤在三年后薨逝,不过这些都不是沐剑声所知晓的了。
随后,朱俨堃又装作无意,偶尔问起沐剑声前来江南的目的,沐剑声心里冷笑,于是隐瞒了主要目的,解释说此番除了前来祭拜洪武大帝外,还想顺路为王府来采买一些日用物资,以备府中急用,另外想在江南招揽一些工匠,补充人手。朱俨堃听了这些后信以为真,认为沐王府很可能已经难以支撑了,顺便就问起了黔国公府的现状。
既然明白对方的试探之意,沐剑声当然不会以实情相告,就肃容低声,很是自责的解释说道:“回王爷,由于吴贼和鞑子势大,小子现在为了安全计,不得已将立足之地迁移到了滇南一处与安南交接的山区里面,以避开吴三桂的势力,小子无能,坐视仇人就在眼前,却不能灭此朝食,实在是愧对先人啊。”
见沐剑声如此神态,显然有藏拙之嫌,朱俨堃意识到这一点,明白无法再去深究,只好劝慰道:“小公爷不必自责,你已经尽力了,所谓事在人为,只要我等能不懈努力,就总会有将鞑子赶出中原大地的一天。”沐剑声点头称是。
随后,朱俨堃无意听沐剑声说,以后将准备沿长江水道逆流而上返回云南时,不由心里一动,自己正考虑着怎么偿还对方救命的人情,这不就是个好机会么?虽然说救命之恩非同小可,不过自己有所表示的话心里也就能好过一些。于是他呵呵一笑说道:“沐公子,你等沿江而上,不但沿途清廷盘查严密,多有危险不说,而且耗费时日,以本王之见,还是走海路稳妥一些,而且用时也要快很多啊。”沐剑声听后一愣,走海路?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只是这朱俨堃此言用意到底是真是假,该不会另有什么目的吧?
就在他拧眉考虑时,朱俨堃又说道:“沐公子不必担心,在东南的海面上,我台湾府的水师还没人敢惹,有我们的人护卫,定可保公子一行平安到达安南的海防港口,然后公子你可以乘船逆元江而上,应该很快就会到达滇南。”听他说的真诚,分析的有些道理,沐剑声不由心动,就是啊,自己正愁回头怎么能尽快的赶到海南去,如果能够有台湾的水师护航,岂不方便安全许多?
至于说对方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目的,沐剑声暂时不用考虑,自己好歹也算是他们的救命之人,他们不可能这么快就翻脸吧?沐剑声心念一转后又想道,只要自己借故不与船队同行,那么就算是对方有什么不良企图,也必然会有所顾忌吧?如果不能有把握将自家王府的人员一网打尽,他们就绝不会朝自家这小小的船队下手,因为那样做不但会败坏自家的名声,还徒然树立起一个强敌,可谓得不偿失,以对方的精明,绝对不会这般短视的。
想好了对策后,沐剑声展颜一笑道:“既然王爷如此厚意,小子岂敢过分推辞,只是小子另外还有要事,需要前往武昌一行,恐怕这时间上——”言下之意就是自己还没办完事,怎么能就走呢?朱俨堃听了后也认可他的说法,不由有些犹豫。
正在这时,就听一旁的李式开说道:“回王爷,以属下看来,此事就交给我宏化堂来办就好了,等沐兄弟办好货物后,由我等负责联系护送事宜,王爷以为如何?”听他这么一说,朱俨堃也觉得甚为妥当,于是点头同意。